截至2024年底,全省共有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家政服务员(家庭照护)等养老护理类技能人才22.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3万人。 1. 强化养老人才队伍培养政策供给。2025年2月,省民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养老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打造一支敬老爱老、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的专业技能队伍,培育更多新时代浙江工匠,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到2027年,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达27人,其中高级以上护理员比例不低于20%、持救护员证比例不低于70%。 2. 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和培训。将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健康照护师纳入浙江省补贴性职业培训项目指导目录。突出专业技能导向,每年为有培训需求的养老护理员提供一次及以上培训,增加银发经济、智能设备、康复辅助器具等培训内容,将法律知识、从业规范、质量意识等要求贯穿养老护理员职业生涯全过程。目前,全省共有护理员培训基地332家,技能等级认定机构135家,年培训护理员67574人次。 3. 夯实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基础。引导和支持技工院校根据需求开设养老护理相关专业,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快培养养老护理行业专业人才。截至2024年底,全省共有44所技工院校开设养老护理相关专业,在校学生近5000人。 4. 扩大医护养专业服务团队。鼓励医务人员特别是退休返聘且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到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服务。鼓励医师多点执业,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和浙里办APP申请多机构执业备案。开展继续医学教育,2022年至今,共组织医养结合相关内容培训班404期,培训84461人。 5. 举办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如省政府牵头主办的浙江技能大赛,省民政厅、人社厅联合举办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等,评选养老护理员首席技师、技术能手,将养老护理列入“十百千”新时代浙江工匠遴选和各级技能大赛项目,对获奖人员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社会待遇等方面落进行激励。 6. 发挥为老服务组织作用。培育养老公益组织,支持志愿者参与为老服务,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引导“银龄互助”活动。加大公益创投福彩公益金支持力度,养老服务公益项目、资金占比都超过30%。鼓励持证社会工作者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发挥社会工作服务在精神慰藉、咨询服务、权益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继续强化政策供给、技能培训、激励保障,促进我省养老领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推进社区医养结合、智慧医养等提供人才支撑。一是继续规范和加强持证护理员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培训培养,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实施技能等级认定,提升专业照护与评估技能;四是优化人才激励政策,将养老护理列入各级技能人才遴选和技能大赛项目,落实获奖选手相应支持激励政策,鼓励养老机构给予晋职任用。五是全面建立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制度,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工资福利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