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政部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评比表彰活动的通知》(民函〔2025〕22号)要求,按照党的建设突出、作用发挥突出、法人治理健全、社会形象良好、运作规范合法等评选标准,经社会组织申报、集体酝酿研究等程序并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拟定了第五次全国先进社会组织拟推荐对象名单(详见附件1),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为2025年5月13日至5月19日。公示期间,如对公示对象存有异议,请于截止时间前向浙江省民政厅反映。联系电话:0571—87050964(厅社管局),87050948(厅机关纪委)。
反映问题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真实客观提供具体理由和相关依据。单位反映须加盖公章,个人反映应署真实姓名。
附件:1. 第五次全国先进社会组织拟推荐对象名单
2. 推荐对象简要事迹介绍
浙江省民政厅
2025年5月13日
附件1
第五次全国先进社会组织拟推荐对象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浙江省社会组织总会
浙江省家用电器流通协会
浙江乡村旅游研究院
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
杭州市律师协会
象山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温州市电气行业协会
金华火腿行业协会
台州市创业服务协会
附件2
推荐对象简要事迹介绍
浙江省社会组织总会
浙江省社会组织总会成立于2010年,现有会员477家,业务主管单位为浙江省民政厅。总会始终以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使命开展相关工作。
坚持党建领航。以“党建强、发展强”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对社会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创新开展“枢纽党建”,促进会员、企业、同行间互学共建,年均开展各类学习实践40余场,多措并举助力清廉社会组织建设,入选“浙江清廉社会组织建设百家范例”。
强化规范引领。首创“老带新”结对帮扶及“动态激励排序法”,投入300余万元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等级评估,会员等级评估获得率达87%,其中5A级214家,占比全国领先。通过专题培训、政策宣贯和规范化建设,打造“比学赶超”生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浙江模式”。
深耕人才培育。创新推出“新雨提升计划”“星火赋能工程”,累计投入500万元开展70余场专业培训,覆盖8000余名从业人员;搭建人才供需平台,发布27期招聘合辑,举办专场招聘会,促进社会组织吸纳就业;联动高校、企业举办产学研活动,组织会员参与世界公益慈善论坛等国际交流,推动“浙江经验”走向国际舞台。
服务中心大局。聚焦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创设“年度系列活动制度”“合作伙伴制度”,带动会员单位年均开展50余场活动,着力引导广大社会组织做好“四个服务”,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基层治理、民生服务,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坚实力量。相关工作得到省民政厅充分肯定,发展经验获民政部官网、《中国社会报》等权威媒体专题报道。
浙江省家用电器流通协会
浙江省家用电器流通协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构建“党建引领、业务融合、服务增效”的发展格局,连续三次获评5A级社会组织和浙江省商务厅五星级党支部,成为行业标杆。
一、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协会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强化政治建设,组织党员赴沂蒙红嫂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性锤炼,组织构建特色协会文化,深耕清廉品牌建设。党支部书记荣获浙江省商务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其微党课在“抗疫情促发展当先锋”活动中获评十佳。协会严格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民主生活会深化思想建设,同时开展“红色义工”服务,累计组织家电维修、社区服务等活动超百场,服务群众超万人次。在疫情防控中,党支部发起爱心捐赠倡议,募集善款14.1万元并联合企业捐赠价值300万元的空净设备支援医疗一线,彰显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二、服务大局彰显担当作为
协会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承办“全国消费促进月”等重大活动,累计开展家电促销活动数百场,覆盖2000余家门店,拉动消费近百亿元。疫情期间组建专项工作组,协调解决企业复工难题,举办“家电惠民行”活动带动销售3.5亿元。在乡村振兴领域,捐赠10.5万元建设新疆阿克苏阿亚巴格村路灯,向温州文成县捐赠冰箱、电视等物资;连续十年资助贵州贫困学生,累计资助85人,其中61人高考成绩优异。社区服务方面,开展“家电服务进社区”活动,累计服务数十个社区,免费维修家电超万台。
三、规范治理提升发展效能
协会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等20余项内部规范,落实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协会负责人担任全国家电商协会联席会首届主席,推动行业资源整合。通过“浙江家电黄埔军校特训营”等项目培训行业骨干千余人,创办《浙江家电》杂志及新媒体平台,发布政策解读与行业动态。每年高温期间慰问一线服务人员,形成“服务为本”的工作机制。
四、塑造品牌树立良好形象
协会先后荣获“浙江省品牌社会组织”“脱贫攻坚优秀组织奖”等荣誉,严格遵守《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定期公开财务信息。在消费促进活动中联合消保委强化质量监管。浙阿对口支援路灯项目获新疆阿克苏政府表彰,贵州助学项目被受助学生誉为“希望之光”。通过“家电服务进社区”“无偿献血红色行动”等公益活动,塑造了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品牌形象。
浙江乡村旅游研究院
浙江乡村旅游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以党建引领乡村旅游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打响了“四大品牌”。
一、服务共同富裕,打响“共富基地”品牌
2016年文化和旅游部依托浙江乡村旅游研究院设立了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乡村旅游分中心,高效助力了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截至2024年年底,完成了《全国乡村旅游数据监测报告》76份,发布4期《监测动态》,为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提供了乡村旅游助力共同富裕的决策依据。
二、服务乡村振兴,打响“乡旅学堂”品牌
2020年2月,在2018年原国家旅游局和国务院扶贫办批准设立“全国旅游扶贫培训基地”的基础上,开设了全国性乡村旅游公益直播平台——乡旅学堂,旨在培育和服务一批全国乡村旅游精英人才,以智力智库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截至目前,与各省市政府机关合作,举办线下培训班近200次,服务超1万人,举办乡旅学堂公益直播课堂148讲,服务人员超350万人次。
三、服务学术研究,打响“乡村研究”品牌
编辑出版了《乡村旅游概论》《乡村旅游产品实务》《乡村民宿实务》《乡村旅游规划实务》等乡村旅游系列丛书,全面引导全国乡村旅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促进城乡融合、推进共同富裕等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打响了“乡村研究”品牌。
四、服务组织创新,打响“乡村党建”品牌
积极探索新型党组织模式,会同行政机关和乡旅企业成立了浙江乡村旅游研究院党支部,将党建工作贯穿到业务活动始终,进一步深化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创新了社团党建模式。
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
自成立以来,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始终贯彻党建引领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坚守“为世界带来微小而美好的改变”的初心,发挥技术赋能公益发展的持续动力和带动广大伙伴和公众参与的向善合力,久久为功,坚持“一心两力”走高质量发展的公益之路。蚂蚁公益基金会多次受到来自政府、学界、行业、媒体的肯定与认可,于2021年被评为5A级社会组织。
蚂蚁公益基金会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围绕乡村振兴、数字普惠与包容、应急救灾等领域,重点支持“乡村女性、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多元群体,发起“数字木兰”“蓝马甲行动”等品牌公益项目。截至2024年底,项目已覆盖32个省份、106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累计公益事业支出达到11.72亿元。作为“数字赋能乡村女性发展”的代表性案例,品牌项目“数字木兰”计划被写入《北京宣言》通过三十周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提交的国家级综合审查报告,并荣获多项公益荣誉;数字木兰项目也受到深度合作的16个县域政府和定点帮扶部委的广泛好评。
杭州市律师协会
近年来,杭州市律师协会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落实杭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为杭州打造“良法善治的新天堂”贡献法治力量。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打造行业党建样板。杭州律协通过实施党建“三进”工程、联合党支部“三项制度”等举措,推动党建“全覆盖、全规范、全统领”。行业党委获评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党建工作经验在全国、全省作典型推广。
二是多元架构赋能,绘就行业自律画卷。杭州律协不断规范强化行业自律管理,完善司法行政和律师协会“两结合”管理体制,设立多元化架构赋能行业管理,保持行业自律管理能力和水平始终位于全国社会组织前列。
三是服务中心大局,彰显法治建设作为。杭州律协聚焦服务大局,积极参与为党委政府决策建议献策,保驾护航 G20 峰会、亚运会,深入推进涉外法律服务,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等中心工作。
四是助力社会治理,创新法治杭州模式。杭州律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开展“律师进社区(村)”、律师调解“杭州模式”等工作,成效显著,工作经验获最高法院、司法部肯定并在全国、全省推广。
五是践行社会责任,传递法治惠民温度。杭州律协积极投身公益和法律援助行动,公益品牌组织发力,抗疫勇于担当。行业涌现众多先进典型,以实际行动传递法治温度,弘扬行业正能量。
象山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近年来,象山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象山“益园”)以打造“红社领航”标志性党建品牌为抓手,围绕培育扶强、创优赋能目标,持续发挥平台驱动引擎作用,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深度参与基层治理的新路。2023年,相关工作经验分别在全省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培训班和全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进会上交流发言,2024年,“红社领航”相关做法入选2024年度全国百个新兴领域党建创新案例。
一、聚焦政治引领,锚定社会组织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党组织和社会组织“双培育双孵化”工作,全面实施社会组织党建“六同步”“三约谈”制度,完善“一园一院一党委”平台协同运行机制,制定的《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三级标准化建设规范》在全市推广。
二、聚焦多维赋能,增强社会组织内生动力。近五年孵化社会组织56家、党组织19家、公益慈善项目129个,累计培育全国“四好”商会4家、全国先进个人1名、省品牌社会组织4家、省社会组织领军人物8名,联动宁波(象山)社会组织学院,设计推出“领航”“花开”“沃土”等精品课程,累计培训95期6.9万余人次、品牌社会组织500个,连续5年获得民政部中央财政培训项目立项支持,向全国公开发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社会组织实务》特色教材,自主研发的《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训课程体系规范》目前正在争取国家级团体标准立项。
三、聚焦作用发挥,提升社会组织治理效能。在全市率先实施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现代化三年行动,创新设立“红社领航”会客厅、“象益山海”直播间,培育打造公益集市、公益创投、“28号党群公益日”等特色服务项目,连续十年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立项实施307个项目,近9万人次获益。
温州市电气行业协会
温州市电气行业协会成立于2001年,拥有580多家会员单位,是温州地区电气产业的重要推动者。协会设有多个专业机构,如外贸预警站和知识产权保护点,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协会党支部成立于2002年,拥有8名正式党员,通过定期开展党内活动、创新学习方式等举措,确保政治方向正确,推动行业协同发展。支部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发起“共富工坊”建设,助力农村劳动力就业,并通过“党员志愿者服务站”保障重要活动顺利进行。
协会通过“党建+产业协同”模式,整合资源,打造品牌优势。连续24年主办中国电器文化节暨国际电工产品博览会,提升品牌知名度;主导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承接政府职能,设立外贸预警点和知识产权保护点,提供涉外法律援助及知识产权合规指导。
协会注重人才培养,成立创新中心和人才工作站,建立专家库和培训基地,助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同时,协会积极优化营商环境,通过走访服务、设立海外合作信息站等方式,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产业升级。
在管理方面,协会严格遵循《章程》,实施民主化、制度化、透明化的治理模式。通过制定《民主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20项制度,确保决策科学性;监事会定期审查财务报告,并公示审计结果。
协会致力于诚信自律,以“四好”商会、“5A社会组织”等荣誉为依托,提升行业公信力。其主办的“中国电器文化节”被央视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金华火腿行业协会
金华火腿行业协会成立于1999年,2015年协会成立党支部,隶属于中共金华市市场监管“小个专”党委,自成立以来,协会积极履职,助力金华火腿产业振兴。
党建赋能,深化服务。支部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每年为企业免费提供产品检测、发布火腿气象等服务,每年举办我为企业办实事、社会公益、党建联建等活动,引导会员企业为经济薄弱村捐资200余万元。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协会通过引进控温控湿设备、研发自动化上盐机等,提升加工技术,引导开发火腿冰淇淋等10余款新产品,推动产品年轻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省、市各级行业标准16个,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商标筑基,品牌跃升。多年来,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通过五统一、六把关,出色地完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管理、运行工作,要求签约加工企业从10家发展到46家,金华火腿获评全国地理标志富农最佳实践案例。
防控风险,护航发展。协会积极发挥平台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应对价格风险、职业打假等各类行业危机事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近年来,金华火腿行业企业实现零亏损。
传承文化,扩大影响。协会连续举办四届金华市火腿文化节,培养各级非遗传承人21人、火腿技师230余名,创建非遗工坊10余个,编发《火腿简报》百期,在中央、省级、市级媒体发表金华火腿新闻、文章100余篇。
台州市创业服务协会
台州市创业服务协会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志存高远、共享丰盛、我为人人、快乐服务的宗旨,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服务创业为使命,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社会组织发展模式。
一、党的建设突出,引领发展方向
党支部成立于2018年,以“三五工作法”党建品牌为抓手,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业务发展,形成党建+创业服务创新模式。党员骨干带头组建小微服务团,设立党员先锋岗,建立“三张清单”(工作清单、活动清单、服务清单)管理,在创业帮扶、抗疫救灾等发挥模范作用。党建成果荣获第六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百佳典型案例,并获评椒江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引领成为协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二、服务赋能突出,双创成效显著
聚焦创业服务主责主业,构建“五大板块”(分享会、大讲堂、对接汇、特快车、路演汇)服务体系,累计举办创业服务活动427场次,服务超2.4万人次,承办市级创业大赛,47个项目在省市创业大赛中获奖。76名导师组成助企团,助力425家企业注册成长,解决就业8378人,促成融资及产品对接4.53亿元,成功孵化亿元企业12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为会员企业降本增效1.2亿元,为国家创税1.6亿元。联动90余家商协会形成服务矩阵,疫情期间主动减免会员会费,十年公益捐赠达195万元,彰显社会组织担当。
三、法人治理健全,运作科学规范
建立“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治理架构,制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32项,实行民主决策与透明财务。设立专委会和服务团,引入专业机构审计监督,获评5A级社会组织。2023年当选浙江省社会组织总会副会长单位,成为台州唯一获此殊荣的社会组织。
四、社会形象良好,品牌效应凸显
坚持纯公益运营,十年如一日免费服务,推行清廉社会组织十条纪律,树立活动“零收费、真帮扶”口碑。获评浙江省品牌社会组织、服务中小企业十佳机构等省级荣誉6项,台州市十佳服务机构总分“三连冠”。助力海洲制药等企业获省级以上荣誉47项,创业事迹4次被央视等媒体报道,创业服务模式在商协会中推广,成为社会组织助力共同富裕的标杆,拥有两代表一委员与劳模19人,赢得社会认可与赞誉。
五、运行规范合法,严守法规底线
严格依法登记管理,年检合格率100%,无违法违规记录。建立风险防控机制,规范项目运作流程,重大活动均经主管部门备案指导。财务收支公开透明,连续8年通过第三方审计,获评台州市最具影响力网络公益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