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康市聚焦服务类社会救助路径探索,着眼建实建强社会救助联合体,通过夯实1个核心平台,联动3类帮扶资源,实施3类帮扶服务,打造“133”救助帮扶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困难群体兜底保障质量。
夯实一个核心平台。市级助联体与慈善基地、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融合共建,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实体化运营,4家慈善组织入驻,13家社会组织参与,推动救助帮扶社会力量协同化和资源集约化。全市14个镇(街道)助联体服务站和民政服务站融合建设,政府发文保障每家30万元/年运营资金、3名专职人员,确保长效运营。
联动三类帮扶资源。一是建立部门资源统筹调度机制。市级助联体以弱有众扶专班调度机制为抓手,汇聚13个部门帮扶资源,梳理形成生活保障、住房救助、教育资助、就业支持等24项政策清单。2024年开展帮扶项目13个,服务8300余人次。二是建立慈善三级网络联动机制。依托市镇村三级慈善网络全覆盖,建立各层级助联体和慈善网络对接联动机制,实现“家门口式”快捷帮扶。2024年,助联体为134名困难对象链接慈善资金43.82万元。三是建立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机制。镇、村级助联体积极发挥热心居民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走村入户开展探访关爱、需求排摸等服务,拓展基层服务力量。成立帮扶类社区社会组织21家,吸纳志愿者971人。
实施三类帮扶服务。一是提供关爱类帮扶服务。紧盯困难群众急难愁盼,提供政策咨询和代办、心理慰藉、关爱探访等立体式帮扶,帮助服务对象走出困境。2024年累计开展入户关爱服务1.54万人次。二是提供改善类帮扶服务。坚持需求导向,多方链接资源,提供访视、生活照护等上门服务,提高服务对象生活质量。2024年开展送医、助洁、居家改造等服务2.21万人次,帮扶资金273.64万元。三是提供发展类帮扶服务。秉持“授人以渔”原则,通过就业支持、学业辅导等赋能类项目,实现困难对象自我能力提升。2024年链接助学类项目5个、资金190余万元,为困难对象推荐就业岗位25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