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热点专题 >> 清廉社会组织建设 >> 各地动态

大陈岛发挥行业独特作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08-19 16:5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近年来,台州市椒江区民政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的嘱托,以提升大陈岛行业协会规范化建设为核心,提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岛上经济高质量发展。大陈镇现有登记行业协会2家,分别是大陈岛渔家乐行业协会和大陈黄鱼行业管理协会。协会依托海岛风光和文化底蕴,紧抓岛上旅游业和养殖业两大特色产业,引领岛上产业走向品牌化、组织化和标准化。

一、构建“标准网”,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制定标准立标杆。协会积极参与制定《大陈岛住宿餐饮业服务质量管理办法》《大陈黄鱼养殖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大陈黄鱼》团体标准等产业标准制度4项,以行业制度标准提升岛上民宿服务质量及大陈黄鱼产品品质。

二是互学互比促提升。协会连续多年举办“农家乐(民宿)高素质农民培训班”,100余名民宿经营主体参与培训,提升经营管理知识及办宿理念。协会主动对会员单位进行免费装修设计和创业指导,以共建共享的方式,推动岛上餐饮住宿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在历年浙江省等级民宿和文化主题(非遗)民宿名单中,有1家会员单位获得金宿称号,5家会员单位获得银宿称号。

三是高效监督保质量。协会创设国内首个实现地理专用标志网络申报初审和地理标志产品产地溯源功能的平台——大陈黄鱼“浙地标链”,成立区农业品牌指导服务站,指导各会员单位经营业主规范使用“大陈黄鱼”品牌。大力推动国家级大陈岛红色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有序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二、架设“技术网”,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聚焦人才求创新。协会先后引进高校院士团队,建立全省首家水产类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推广大陈黄鱼深水网箱生态养殖,以技术攻坚助力产业发展。在全国首创铜围网养殖技术,打造创新型深远海智能化养殖平台,成为全省首座由民营企业打造的深远海养殖装备设施,为全省发展工程化、现代化的深远海渔业养殖设施提供大陈样本。

二是数字赋能建平台。为助力发展大陈“红色旅游岛”品牌,推动黄鱼民宿产业融合,协会积极打造大陈岛农村产业示范园渔业互联网平台,促成渔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升渔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整体水平提升。如黄鱼协会会员用“互联网+”解决黄鱼“尾货”销售难问题,一年线上销售额达300万元。渔家乐协会会员澜庭民宿利用短视频将大陈黄鱼品牌分享到网络平台,一天销售量至多能达到1000多斤。

三是联动资源促提升。协会与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签订合作协议,定期在岛上开展短视频制作及网络直播培训,召集创客、金融、法律等领域的精英骨干,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会员单位提供技术培训、政策解读等服务。争取“青农贷”“青垦贷”“创业贷”等贷款项目,推行“裸费裸率”,授信贷款高达200万元,解决会员单位的资金难题。

三、编织“共富网”,促进产业共享共赢

一是全岛旅游谋发展。协会积极实施“全岛旅游化、旅游全岛化”战略,推动大陈岛创成国家级红色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获评全国百家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岛上民宿餐饮店数量年均增长25%以上,上岛游客、旅游收入屡创新高,旺季月均游客量近5万名。

二是拓宽渠道增收入。在协会倡导下,岛上创建“大陈海味”共富工坊,开通线上店铺、“红色直播间”,开设短视频制作、直播带货课程,实现从业人员年均收入12.3万元,带动村集体和岛民双双增收,岛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浙江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71%。此外,大陈镇还为岛上270名60周岁以上老人开辟美丽庭院种植区,建设“共富晒场”晾晒鱼干虾干,鼓励养殖“海鲜鸡”,由共富工坊兜底收购,人均增收近3万元。

三是带动帮扶共致富。首创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蓝色循环”应用,把海洋塑料垃圾变废为宝。镇里设立“蓝色共富基金”,让捡海洋垃圾的低收入人群、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都参与其中,将产业溢价精准惠及一线收集人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分配体系,把治理困境变成增收红利。大陈岛也成功入选央视总台浙江总站共同富裕示范区观察点、全省首批共富实践观察点。在协会的抱团发展共同努力下,累计提供岛上新增就业岗位373个,实现3个海岛村集体年增收百余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