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奉化区“弱老携手”探索山区共富养老新路径 |
|
为解决山区低收入人群“增收”和高龄独居老人“养老”两大急切问题,奉化区以大堰镇为试点,创新实施“弱老携手奔共富”项目,积极探索山区低收入人群服务高龄独居老人新模式,推动“提低”“享老”互促共赢。 一是双向摸排,搭建“以困助老”桥梁。针对存在有劳动能力但无法外出就业成员的低收入家庭,逐户摸排有意愿对象,并培育发展为本地“为老服务”志愿者;同时,采取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形式,对高龄老人分布集中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摸排,并按照“一人一档一策”原则,建立养老服务供需档案。项目实施以来,已详细排摸100余户低收入家庭,有效发展20名低收入志愿者;完成200余名高龄独居老人养老需求分析(其中:93%有生活器具维修需求、68%有精神慰藉需求、65%有配药需求、24%有就医陪诊需求),建立服务对象档案120份。 二是多元赋能,促进“家门口”增收。依托第三方养老服务机构,开展专业培训和“一对一”帮带指导,切实提高低收入人员生活照料、助医救护等为老服务技能。根据高龄独居老人就医需求,利用镇、村两级医疗资源,挖掘设立特色服务岗,拓宽低收入人员增收渠道。截至目前,已组织生活器具维修、理发、云问诊联络等各类技能培训10场,覆盖低收入人员200人次;共设立代配药、药品中转等4个特色服务岗位,20名低收入志愿者累计获得助老补贴4万元。 三是精准服务,实现“不离家”享老。以“五社联动”为抓手,发挥大堰镇社工站枢纽作用,整合链接社会资源,组建“低收入人员+专业社工+医务工作者+村级志愿者+联村干部”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每组10人),为山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助医配药等多样化居家养老服务。截至目前,已在大堰镇徐马站村、李家村等6个村组建6支山区“为老服务”队伍,累计开展每日探视6000余次、各类医疗服务63次、生活器具维修12次、集中义诊9场。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