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市县动态

杭州市拱墅区创新社区慈善基金 助推大运河幸福家园建设

发布日期:2024-11-11 08:3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杭州市拱墅区民政局

杭州市拱墅区以宣贯新修改的慈善法为契机,深化探索社区慈善基金运作模式,精耕细作“家门口”慈善事业,以慈为念、以善为本,不断厚植慈善文化、增进民生福祉、强化邻里守望,持续助推大运河幸福家园建设。近期,该区在持续做强区慈善总会、区现代社区发展基金会基础上,立足街道建立首个区级社区慈善基金,启动“幸福合伙人——墅联益家亲”机制,用“小而美”慈善项目帮扶困难家庭、关爱特殊群体、优化社区治理。

一、注重协同健全“主体线”,解决由“谁”来做

(一)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区民政局牵头制定《社区慈善基金管理制度》,详细规定社区慈善基金在设立、管理机构等方面的事项。成立社区基金管理委员会作为社区慈善基金运作主体,由区慈善总会代表、街道、社区代表、社会组织代表、捐赠企业等组成,负责社区慈善基金的日常管理、项目执行、宣传推广和筹资联络。区慈善总会根据本基金的资助计划及筹款方案、筹款结果拨付资金。

(二)集聚“本土化”资源力量。各街道依托慈善服务站点建设,通过建立慈善信托、成立社区慈善基金等形式,整合辖区慈善资源,让社区资源流从社会流向社区,再从社区反馈到群众。目前,武林街道、潮鸣街道等11家街道筹备建立社区慈善基金,其中东新街道已推出“幸福合伙人”计划,并发起设立了“杭工信·邻聚里红银社企互助成长基金慈善信托”。湖墅街道已发展“YOUNY版武林大妈”和亲子志愿者200余人,培育出拱墅区户外体育协会副秘书长陈水月、景泰蓝手艺人吴学红等社区志愿典型。

(三)吸引“多元化”公益成员。挖掘社区优质资源,为各类主体提供“社区食堂”、“百姓健身房”、“大运河老年学堂”、“青春花房”等多场景空间,通过打造人人可参与的公益实践场景,吸引新业态合伙人、商企合伙人、物业合伙人、社区邻里合伙人等多种类型的幸福合伙人。目前湖墅街道幸福合伙人机制已有智伴邻里服务中心、广宇安诺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等20余个专业幸福合伙人参与社区发展。东新街道发布《东新街道“幸福合伙人”共建指南》,把100余家的市场、公益、居民三类幸福合伙人纳入到社区慈善体系。

二、整合资源完善“资金线”,解决“钱”从哪来

(一)社会公益赞助。广泛链接辖区企业和组织资源参与慈善,如金杜律所等爱心企业向卖鱼桥小学、街社等捐赠教育基金、帮扶基金累计100余万元;引导爱心企业为湖墅街道社区慈善基金捐资;鼓励沿街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公益慈善,为首个社区慈善基金注入持续发展动力。

(二)居民热心捐赠。动员热心居民投身公益,如高龄老人张灿麟向双荡弄社区捐赠积蓄10万元,仓基新村社区老党员陈积道以夫妻的名义向“春风行动”捐赠5万元。此外,根据社工社情民意走访中掌握的爱心捐赠意向,联合区慈善总会、管理委员会等相关成员,主动劝募、推介项目,壮大慈善资金池。

(三)义卖持续造血。湖墅街道打造大兜路慈善共富街区,依托每月举办的“共富市集”,义卖残疾人绘制的漆扇、针织编花、非遗传承人李秀英捐赠的十字绣、景泰蓝等公益产品,以此反哺社区慈善基金,为社区慈善基金搭建起长期造血通道,自9月以来,义卖金额已达1万余元。

三、聚焦需求建设“项目线”,解决“服务”怎么做

(一)精准对接,满足需求。以项目社工为核心,发挥社会工作站、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平台作用,充分调研掌握居民真实需求,解决需求端问题。聚焦四级救助圈困难群众等社会救助服务对象需求,梳理整合政府部门救助政策和服务,链接市场、公益、慈善等社会资源,建立兜底型、改善型、发展型、预防型、关爱型等“五型”困难群众服务类社会救助项目库并逐步上架“幸福超市”,完善供给端线条,实现精准对接。

(二)项目运作,做优服务。围绕“春风常驻·情暖四季”主题,区慈善总会建立慈善项目扶持激励机制,发动属地社区、公益组织等梳理形成一批养老、扶弱、助困、助残等领域的慈善项目,投入资金50万元。如湖墅街道“墅联幸福 情暖四季”项目,依托“墅联一家亲”机制,打造“情暖四季爱心食盒”、“安居守护适老改造”、“一技之长助就业”残疾人技能培训等若干子项目,服务群众100人次,服务覆盖全年度。

(三)品牌带动,增添活力。依托社区慈善基金重点打造“一社一品”特色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街道、社区特色的慈善品牌。在民主协商参与社区治理方面,打造“律师天团”协商议事品牌,助推全街加梯安装10余台;在公益服务方面,涌现“晓宇译角”社区残疾人服务品牌,带动小区自治活力,促进公益服务和社区发展深入融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杭州市拱墅区创新社区慈善基金 助推大运河幸福家园建设
发布时间:2024-11-11

杭州市拱墅区以宣贯新修改的慈善法为契机,深化探索社区慈善基金运作模式,精耕细作“家门口”慈善事业,以慈为念、以善为本,不断厚植慈善文化、增进民生福祉、强化邻里守望,持续助推大运河幸福家园建设。近期,该区在持续做强区慈善总会、区现代社区发展基金会基础上,立足街道建立首个区级社区慈善基金,启动“幸福合伙人——墅联益家亲”机制,用“小而美”慈善项目帮扶困难家庭、关爱特殊群体、优化社区治理。

一、注重协同健全“主体线”,解决由“谁”来做

(一)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区民政局牵头制定《社区慈善基金管理制度》,详细规定社区慈善基金在设立、管理机构等方面的事项。成立社区基金管理委员会作为社区慈善基金运作主体,由区慈善总会代表、街道、社区代表、社会组织代表、捐赠企业等组成,负责社区慈善基金的日常管理、项目执行、宣传推广和筹资联络。区慈善总会根据本基金的资助计划及筹款方案、筹款结果拨付资金。

(二)集聚“本土化”资源力量。各街道依托慈善服务站点建设,通过建立慈善信托、成立社区慈善基金等形式,整合辖区慈善资源,让社区资源流从社会流向社区,再从社区反馈到群众。目前,武林街道、潮鸣街道等11家街道筹备建立社区慈善基金,其中东新街道已推出“幸福合伙人”计划,并发起设立了“杭工信·邻聚里红银社企互助成长基金慈善信托”。湖墅街道已发展“YOUNY版武林大妈”和亲子志愿者200余人,培育出拱墅区户外体育协会副秘书长陈水月、景泰蓝手艺人吴学红等社区志愿典型。

(三)吸引“多元化”公益成员。挖掘社区优质资源,为各类主体提供“社区食堂”、“百姓健身房”、“大运河老年学堂”、“青春花房”等多场景空间,通过打造人人可参与的公益实践场景,吸引新业态合伙人、商企合伙人、物业合伙人、社区邻里合伙人等多种类型的幸福合伙人。目前湖墅街道幸福合伙人机制已有智伴邻里服务中心、广宇安诺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等20余个专业幸福合伙人参与社区发展。东新街道发布《东新街道“幸福合伙人”共建指南》,把100余家的市场、公益、居民三类幸福合伙人纳入到社区慈善体系。

二、整合资源完善“资金线”,解决“钱”从哪来

(一)社会公益赞助。广泛链接辖区企业和组织资源参与慈善,如金杜律所等爱心企业向卖鱼桥小学、街社等捐赠教育基金、帮扶基金累计100余万元;引导爱心企业为湖墅街道社区慈善基金捐资;鼓励沿街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公益慈善,为首个社区慈善基金注入持续发展动力。

(二)居民热心捐赠。动员热心居民投身公益,如高龄老人张灿麟向双荡弄社区捐赠积蓄10万元,仓基新村社区老党员陈积道以夫妻的名义向“春风行动”捐赠5万元。此外,根据社工社情民意走访中掌握的爱心捐赠意向,联合区慈善总会、管理委员会等相关成员,主动劝募、推介项目,壮大慈善资金池。

(三)义卖持续造血。湖墅街道打造大兜路慈善共富街区,依托每月举办的“共富市集”,义卖残疾人绘制的漆扇、针织编花、非遗传承人李秀英捐赠的十字绣、景泰蓝等公益产品,以此反哺社区慈善基金,为社区慈善基金搭建起长期造血通道,自9月以来,义卖金额已达1万余元。

三、聚焦需求建设“项目线”,解决“服务”怎么做

(一)精准对接,满足需求。以项目社工为核心,发挥社会工作站、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平台作用,充分调研掌握居民真实需求,解决需求端问题。聚焦四级救助圈困难群众等社会救助服务对象需求,梳理整合政府部门救助政策和服务,链接市场、公益、慈善等社会资源,建立兜底型、改善型、发展型、预防型、关爱型等“五型”困难群众服务类社会救助项目库并逐步上架“幸福超市”,完善供给端线条,实现精准对接。

(二)项目运作,做优服务。围绕“春风常驻·情暖四季”主题,区慈善总会建立慈善项目扶持激励机制,发动属地社区、公益组织等梳理形成一批养老、扶弱、助困、助残等领域的慈善项目,投入资金50万元。如湖墅街道“墅联幸福 情暖四季”项目,依托“墅联一家亲”机制,打造“情暖四季爱心食盒”、“安居守护适老改造”、“一技之长助就业”残疾人技能培训等若干子项目,服务群众100人次,服务覆盖全年度。

(三)品牌带动,增添活力。依托社区慈善基金重点打造“一社一品”特色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街道、社区特色的慈善品牌。在民主协商参与社区治理方面,打造“律师天团”协商议事品牌,助推全街加梯安装10余台;在公益服务方面,涌现“晓宇译角”社区残疾人服务品牌,带动小区自治活力,促进公益服务和社区发展深入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