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鹿城区以“善行浙江”金名片试点为契机,坚持崇德向尚、依法兴善,推动构建慈善组织规范化、慈善项目品牌化、慈善阵地多元化的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鹿城特色的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路径。今年3月,鹿城作为唯一县市区代表在全国慈善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水心社区入选首批全国社区慈善项目试点单位。
一、聚焦规范化,实现“阳光慈善”可触可行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政策制度。将慈善组织规范化管理纳入年度工作重点,率先出台首个《“阳光慈善”专项行动方案》,结合政策明确慈善组织信息公开、财务管理、内部运行、安全生产等关键环节的标准和要求,为慈善工作规范化发展提供坚实要素保障。二是重构管理流程,关口前移源头预防。坚持把慈善的账本暴露在“阳光”之下,选取弘孝亭等3家代表性“善亭组织”先试先行“阳光账本”行动,在慈善组织内聘请社会财务监督员,肩负起监督、审查、咨询等多重职责,全面监督组织财务状况,让财务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综合完善监管机制。横向联动市场监管、审计、公安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全力推动“阳光慈善”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为全区慈善组织展开全方位“体检”,针对个别不规范的慈善组织,采取专班进驻、专项审计、专题约谈等方式进行业务指导,确保问题得到有效整改。今年已查处问题8起,针对性专项审计6次,发放整改通知书4份,召开信息公开培训会4次,慈善组织在“慈善中国”“浙里有善”信息公开率达100%。
二、聚焦品牌化,实现“惠民慈善”可享可得
一是精雕细琢“一亭一品”。聚焦“一老一小一特”等弱势群体,联动上海恩派公益、浙江工业大学等院校机构,在项目设计、品牌创设、规范管理等方面开展孵育,形成了独具鹿城特色的“一街一亭一品一特色”善亭文化品牌。孵化培育的红日亭敬老生日会、雨花敬老温暖相伴等5个“善亭”项目荣获温州慈善奖。二是个性品牌“量身定制”。坚持在解决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帮扶需求上深耕细作,精准打造个性化品牌40余个。“不能等的声音”聚焦老年群体广泛开展倾听陪伴志愿服务,服务时长 超7万分钟;“益鹿同行”聚焦困境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和学业支持,服务青少年近5000人次;“壹星同行”聚焦残障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支持,帮助25名孤独症青年走上工作岗位,相关案例被国家发改委列入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第一批典型经验。三是提质扩面“公益矩阵”。大力扶持慈善组织打造创新型慈善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给予切口小、立意新、受众广的慈善项目适当资金支持以及专业化指导,由“输血”到“造血”,促进项目扎实、有效落地。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投入公益创投资金312万元,资助公益项目84个,“邻里益术家”“十里聚光 千里聚情”等20余个公益创投项目,已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民生服务公益项目。
三、聚焦多元化,实现“融合慈善”可感可及
一是阵地升级赋新能。迭代升级慈善基地向联合型、支持型平台方向发展,从单一的慈善组织活动阵地转变为集慈善文化展示、慈善组织孵化培育、党员志愿服务、青少年公益研学、老年人学习活动为一体的综合型慈善服务综合体。今年以来,开展“一鹿有善开放日”“弘孝为老”“星空下的音乐会”等活动100余场,服务周边群众3万余人次。二是跨区协作传递爱。积极探索跨区域多元合作新路径,迅速架起鹿泰、鹿壤“共富同行”合作桥梁,携手慈善总会、安基金等组织开展“红日筑梦”“温心守护”“候鸟助飞”“肤生工程”等12个跨区域项目,精准投放社会帮扶资金550万元,物资148万元,最大限度扩大同心共富效应。三是社区慈善解众愁。基层社区离群众最近,是家门口的慈善阵地。鹿城以全国社区慈善试点为契机,以94家社区慈善工作站为枢纽,整合社区、社会组织、公益资源等多方力量,推动设立社区慈善专项基金,打造“15分钟慈善服务圈”。今年以来,在水心社区创新打造“善馨三重奏”慈善品牌,以“水心亭”为圆心,“一亭一站”布点建设“怀老站”“邻里食堂”等社区慈善服务站点,高水平构筑邻里幸福“共同体”,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参与或受惠于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