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永康市以完善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以非营利长效监管机制建设试点为契机,通过制度建设、部门联动、规范引领,持续推进社会组织非营利属性固本强基,激活社会组织“清廉细胞”生命力,打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组织发展环境,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一、以制度建设夯实内部管控,厚植清廉底色。聚焦“钱、人、事”三个关键要素,建立健全有关监管机制,积极探索强化社会组织内控管理有效举措。一是一个指引强化财务规范。以规范资金使用、监管为抓手,结合社会组织发展实际和需求,出台金华地区首个《社会组织财务管理指引》,从会计行为、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提出规范性要求,推出一套财务实操参考模板,包含13张可学可用的表单,标准化推动社会组织形成更为完善、民主的内部管理决策机制,堵住潜在廉洁风险点。二是两种手段增强廉洁意识。紧盯社会组织负责人“关键少数”,编制“社会组织清廉十条”,强化守牢非营利属性底线的意识,目前廉洁承诺书签订率达75%。举办全市社会组织常见法律风险防控培训会,以真实违法违规案例警示社会组织负责人,以案释法敲响警钟。三是三种模式规范事项报告。制定《永康市社会组织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明确报告主体、受理部门、报告范围、报告程序等4方面内容,以“报批、报备、报告”三种模式,分层分类实现对10类重要事项的监管端口前移,有效防范化解社会组织风险隐患。
二、以部门联动强化外部监管,筑牢清廉防线。积极发挥清廉社会组织建设工作专班作用,压实多方监管主体责任,打造清朗发展空间。一是落实负责人人选审核。严把社会组织准入关,会同组织部门、业务主管单位等落实负责人人选审核机制,加强对负责人人选政治素质、信用等级审查,选好组织掌舵人。8月份以来,须审核的对象100%覆盖。二是加强监管执法。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监管体系,充分利用双随机、年检年报、等级评估等手段,重点关注民主议事、民主决策、财务收支等方面,完成双随机抽查72家,抽查率15%,跨部门联动率66.7%,行业协会商会专项实地抽查率22.7%,发现问题及时引导整改。三是加快僵尸组织清退。梳理到期未换届、未参加年检年报的状态异常社会组织87家,由业务主管单位逐一核实情况并研究提出整改举措,落实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通过换届激活、变更负责人、注销登记等方式予以清退,目前40多家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正在办理注销登记,立案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1家。
三、以规范引领强化示范作用,擦亮清廉特色。找准社会组织监管体系堵点,从结果导向寻找突破,通过规范引领激发清廉内生驱动力。一是调研挖掘监管共性难点。以开展省级专项调研课题为契机,发现社会组织普遍存在控制意识环境薄弱、会计核算能力不足、控制流程缺乏规范、审计报告质量参差不齐等4方面16类问题,厘清社会组织自身运行和民政部门监管存在的风险点,找准清廉建设发力点。二是积极探索审计领域规范。基于调研发现的共性问题,发挥金华市注册会计师协会行业管理优势,联合协会开展社会组织审计指引编写,通过统一审计报告格式和审计标准,提升监管效率,规范行业发展。三是强化品牌建设示范引领。对标清廉社会组织建设示范要求,创建永康市阳光爱心义工协会为金华市第二批清廉建设成绩突出单位,其权责明确、制度完善、多维监督的公益慈善资金“筹-管-用”全链条清廉自律模式,为其他社会组织遵规守法、廉洁发展,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