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统筹推进农村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
● 以“浙里护苗·圆梦助学”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成果
● 深悟“千万工程”“浦江经验”精髓要义 赋义赋能新时代美丽移民村建设
● 学思践悟“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 推动浙江福利彩票高质量发展
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统筹推进农村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千万工程”多年以来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省民政厅注重学思践悟,深刻领悟其中的精髓要义和战略思维,统筹推进农村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确保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一是开展低收入农户救助帮扶工作。我省于2020年实现低收入农户和低保边缘认定标准“两线合一”,省民政厅和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共同负责低收入农户的增收致富工作。低收入农户即农村的社会救助对象,由生活在农村的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对象三类人群组成。截至2023年5月,全省有低收入农户65.67万人(其中低保50.13万人,低边12.47万人,特困3.07万人)占农村户籍人口2.81%,占城乡救助对象总人数90.09%。全省低保标准市域一体,人均月低保标准为1092元,最高宁波市1255元,最低是温州、湖州、衢州、舟山、丽水5个市为1035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城乡统筹,人均月标准1794元。在发放救助金的同时,鼓励低收入农户积极就业。如温岭市一名低保对象,每月除低保金950元、残疾人两项补贴410元外,还可通过“幸福岗位”(村保洁)收入1800元,在不包括物价补贴、慰问金的情况下,年收入达到3.79万元,超过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万元。二是做好结对帮扶和革命老区工作。积极履行武义县结对帮扶团组长单位职责。通过项目帮扶、服务帮扶、爱心帮扶等举措推进富民强村。2022年民政厅安排700多万元资金,新建郭浦朱村来料加工中心和马口村农副产品服务办公中心项目。联系机关、企业等单位向西联乡捐助款物15.4万元。被评为省结对帮扶先进团组长单位。革命老区帮扶工作有效开展,指导建设32个老区县乡村振兴联系点,组织实施《浙江省革命老区名录》《浙江省革命老区发展史总卷》编纂工作。提高“三老人员”补贴标准,通过慈善捐赠帮助“三老人员”购买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三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工作。在县(市、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由民政部门牵头,横向联动社会救助职能部门、特殊群体救助单位、惠民补贴相关单位、服务类社会力量,纵向贯穿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搭建的救助服务网络(中心、站、点),集救助帮扶力量汇聚、资源统筹、队伍培育、场景体验、窗口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运营平台。目前,全省初步建成县级“助联体”63家、覆盖率70%,共有2765个由第三方执行的还是救助服务项目进驻“助联体”,促进救助服务供需对接,不断丰富救助服务内容和项目,推进救助模式转变质量提升。
以“浙里护苗·圆梦助学”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成果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主题教育以来,厅未成年人保护和儿童福利处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多次走进儿童福利机构、乡镇、村社和困境儿童家庭等,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围绕调研中发现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把基层的好办法、好建议融入到决策中去。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部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成年后继续就读面临生活困难”问题,厅未成年人保护和儿童福利处多次研究,谋划实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项目,切实保障他们公平受教育权利。近日,省民政厅以主题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实践活动为契机,印发《关于组织实施“浙里护苗·圆梦助学”行动的通知》,为我省户籍已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的,年满18周岁后仍在全日制院校就读的中专、大专、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发放助学金,每人每学期5000元,助力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今年的项目资金由省级福彩公益金予以支持,并列入专项资金绩效目标考核,预计今年将为600余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助学金。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福利领域重要批示的实践成果,是在“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基础上推进的又一项惠民政策,进一步完善我省的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全省儿童福利领域党员干部以此次民生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解决好民政服务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厅未成年人保护和儿童福利处将持续深化主题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实践活动,扎实推动“浙里护苗·圆梦助学”行动落实落细,及时总结提炼实践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力,营造良好氛围,形成推动“浙里护苗·圆梦助学”行动实施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悟“千万工程”“浦江经验”精髓要义 赋义赋能新时代美丽移民村建设 近期,移民扶持处赴衢州市龙游县和台州市黄岩区部分美丽移民村、避险解困社区和产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听取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并与移民、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干部进行座谈交流,详细了解美丽移民村建设、产业项目实施和运营管理、移民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等情况,现场指导解决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调研组一行还深入到部分移民群众家中开展入户走访,重点了解移民收入、就业、住房保障等基本情况,详细询问移民后扶政策落实情况,听取移民群众对政策实施的意见、建议。在“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和“浦江经验”20周年的重要时点,调研组通过调研走访,总结经验,汲取新的发展动能。同时回看我省水库移民美丽家园建设成效,以系统思维,总体谋划,稳固移民长远发展基础。在新起点上,浙江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将继续着眼水库移民中长期发展目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水库移民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库移民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助力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抓好后期扶持政策落实,进一步赋予浙江省水库移民美丽家园建设“创新强美、产业壮美、环境秀美、数智增美、风尚淳美、生活甜美”等更多内涵,持续提升移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下一步工作中,一是要严格落实制度、程序、管好用好移民资金,加强资金项目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要因地制宜选好产业项目,注重产业项目利益联结机制建设,提高运营管理水平,确保项目持续发挥效益,移民群众长期受益;三是要不断总结经验,树立一批典型,打造一批示范项目,加大推广力度。2023年度,我省计划扶持建设新时代美丽移民村300个,新时代美丽移民村示范带5条,幸福库区2个。
学思践悟“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 推动浙江福利彩票高质量发展 省福利彩票管理中心深刻学习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两个重要批示精神,以务实举措和积极成效推动我省福彩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战略思维。从以服务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发展的高度谋划全省福彩工作,践行“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发行宗旨,使用公益金资助各类社会福利项目达20余万个,并积极将福彩发展融入到“两个先行”建设大背景中,充分发挥福彩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二是坚定系统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政府与市场、彩票机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科学系统规划“十四五”期间我省福彩事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构建技术、资金、队伍、场所、舆情五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上下协同机制,增强福彩发展的行业性、整体性。三是树牢为民情怀。通过发行“浙里有福”即开型专项彩票助力山区26县发展,连续8年开展“福彩暖万家”公益活动,在1362个投注站设立“爱心驿站”,面向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设投注站,帮扶172名残疾人就业创业,综合运用降本增收措施缓解网点经营压力,有效保障全省2.1万名从业者的就业及民生。四是增强前列意识。35年来,浙江累计销售福彩1899亿元,筹集公益金563亿元,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二位。连续9年率先全国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建成全国一流的福彩文化展示馆,积极申报“浙里有福”传统型专项彩票全国试点,建成“监管大脑+智慧福彩”综合协同平台,当好全国福彩数字化改革的“排头兵”。五是坚持问题导向。连续8年深入基层开展“走进福彩一线”调研,全面推行销售网点常态化公开征召,为即开票销售展示柜设备加装人脸识别技术以堵塞未成年人购彩隐患,在丽水试点即开票配送工作改革、温州试点企业公司制改制,建立健全非理性彩民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机制,增强防范化解风险水平。六是贯彻务实作风。在基层“急难愁盼”处下功夫,制定“为民办实事”清单,采取开通站点兑奖额度提现功能、减轻站点兑奖资金周转压力,提高基层最高兑奖限额,适时延长“3D”游戏期结时间,有序扩大“快乐8”游戏试点规模等举措,以务实作风努力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民有所盼,我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