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进行时】警示教育•浙江古代清廉地名故事(三)
  • 日期: 2023- 05- 18 20: 03
  • 来源: 区划地名处
  • 浏览次数:
  • 字体:[ ]

清廉为官受敬仰,马府佳话传古今——马府下

马府下,是位于武义县王宅镇的一个自然村,以村落位于南宋进士马之纯的家院“马府”下首而得名。马之纯曾任徽州知州、焕章阁待制、承议郎、朝散郎等职,清正廉洁,恪尽职守,后急流勇退,辞官归里,潜心研究古籍经传,《宋史》有传记述其功德。马之纯淡泊自守的品格,深深地影响了子孙后代,其中尤以官至宰相、享有六座生祠的马光祖为代表。

马光祖自幼苦学成才,宝庆二年(1226)中进士,授江西新喻县主簿,因勤政为民,不断获得升迁,咸淳五年(1269)任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据《宋史》等史书记载,马光祖在风雨飘摇的南宋末期取得卓越政绩:一是减租税,如减收沙田租课,罢减鱼利税等;二是借贷救济,他借钱给百姓做生意,两月后还本,不收利息;三是建仓储粮,备粮荒时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四是善待鳏寡孤独;五是建桥修城;六是疏浚青溪,增加游览场所;七是兴办学校,培养人才;八是修《建康志》,传扬优秀文化。为此,乡民建造六座生祠以怀想马光祖清廉勤政故事,在他的家乡马府下,历代村民更是以此为荣、以此为勉。

孝义家中听训鼓,白麟溪上会善钟——郑宅镇

郑宅镇,位于金华市浦江县东部,以郑义门得名,郑义门得名于郑氏家族。郑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40余年,以孝义治家,屡受朝廷旌表,明洪武十八年,由朱元璋亲封为“江南第一家”。

郑氏后裔郑铢在任元代宣政院照磨时,负责管理江南寺院档案。因管理的档案皆涉及僧人等级、津贴等切身利益,故前几任官吏中,出现过不少收受贿赂者。郑铢到任后,僧人向其馈赠诸多钱币,郑铢皆严词拒收。郑氏另一位后裔郑机,在50岁生日时,下属将他原本准备的一斤鱼、两斤肉、一斤豆腐和黄酒换成了名贵佳肴。郑机得知后,让夫人退回了与之同等价钱的银两。清正廉明、以身作则的郑机,被当地百姓誉为清官。郑义门历经宋、元、明三朝,家族为官者173人,没有一人因贪污贿赂或徇私枉法而丢官罢职,廉俭孝义,世代相传。

刚正不阿王马巷,清贫自守美名传——王马巷

王马巷,位于杭州市拱墅区长庆街道,曾名枢密巷。因佥事王琦居此,又马均曾帮助救治杭州瘟疫,百姓感激马均之善举,便以本巷知名人物王琦及马均的姓,改枢密巷为王马巷。

王琦,世居仁和平安坊(今王马巷),为官30年刚正不阿,清苦自守。他在河南任职期间廉明勤慎,处理刑狱时正义无私,虚心取证,曾为多人平反冤屈。任四川兵备佥事,当地盗贼昌行,百姓多受其害,王琦到任后,威行令明,使得盗贼闻风敛迹。后病退回杭,家中竟无斗米之储,衣服破洞也只能用纸张来糊补。岁末寒冬大雪,他僵卧数日,不愿接受啖嗟之食。郡守胡濬曾为其送去百金,王琦固辞不受。当时皇帝曾下诏赐百金,王琦以无功为由相拒,后在饥寒交迫中与世长辞。如今在王马巷,仍流传着王琦清介不阿,坚守名节的廉正故事。

却金馆一轮明月,何文渊两袖清风——却金馆

却金馆,原名刘山铺,位于丽水市莲都区岩泉街道。却金馆是丽水括苍古道沿途最大的村落,因明代何文渊“却金守廉”的故事而改名为却金馆。

何文渊为官期间,清廉自守,布衣蔬食,俸禄之外,分毫不取。明宣德七年(1432),时任温州知府的何文渊进京述职,永嘉县丞敬仰何公为官的清廉,便募集银两,助他进京盘缠之需,但还未送达,何文渊已启程。于是县丞让自己的儿子怀金赶至何文渊下榻的刘山驿站,并将银两赠与何文渊。何文渊婉谢不成,只好暂留赠金。第二天一早,何文渊悄然进京,将银两留在馆舍门上。何文渊“却金守廉”的故事一时传为佳话。后来,处州府为弘扬何文渊的清廉节操,便在其“却金”处扩建了四座公馆,并树碑立传,从此刘山铺改名为却金馆。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