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市县动态

大胆创新 精准扶持 桐庐县开启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3-04-07 10:3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桐庐县民政局

近年来,桐庐县聚焦水库移民事业高质量发展,针对后期扶持项目“小、散、弱” 、强村富民效果不佳等问题,大胆创新,精准扶持,谋思路、建机制、出实招,从项目推选、资金分配、建设内容、发展模式等方面求突破,主动融入改善民生、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领域,每年增加村集体和农户经营性收入 400 余万元。

一、创新项目推选办法,提升扶持项目品质

按照“储备项目民主化、评审项目专业化、选择项目科学化、实施项目规范化”要求,全过程建立规范透明的项目评审程序。通过水库移民村申报— 乡镇推荐— 专家评审—公开比选—领导小组联审的方式择优选择项目,其中专家评审环节要求业主单位现场演示、解答提问,评选专家和职能部门对项目实施总体评价、实施条件、实施效果、示范效应、经济状况等 5 大类别 17 项指 标进行综合评分,量化排名,既促进了业主单位做好可行性分析、土地审批等前期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又便于各职能部门及时全面了解项目情况,择优选择,并建立项目储备机制。2022 年以来,移民项目从 156 个精简到 23 个,大大提升了扶持项目质量。

二、创新资金分配方式,提升资金使用绩效

将资金分配方法从因素分配法转变为项目分配法,打破后续移民扶持资金平均分配形式,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一是集中资金对优质项目进行重点扶持,结合村集体自身特色资源,拓展水库移民村增收模式,为移民村创造长期稳定的村集体收入,实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二是充分发挥移民资金叠加效应,有效弥补农业、交通、水利、教育、环保等其他部门资金使用单一,乡村发展资金总量不足的短板。三是充分利用移民直补资金和项目资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资金转变为支持移民村产业发展的动能,开展不同类型的创收增收项目。三年来,投入移民资金 1.05 亿元, 整合部门资金 4.02 亿元,扶持精品民宿、 乡村采摘、农事体验等旅游项目 10 个,建设乡村旅游集散中心 3 个。

三、创新扶持项目内容,提升扶持建设效益

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从单一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向产业扶持拓展。从农田经济向庭院经济转变,从山上林下向农旅融合发展,拓展水库移民经营山水、经营村庄、经营家园等多种创收项目。如富春江镇芦茨村利用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民宿经济,集居、玩、游一体,实现每户年收入达 20 万元以上; 旧县街道鸿儒村将村民土地回收集中后种植青梅,建造青梅基地,后续打造亲子等旅游胜地,实现多渠道利用;莪山龙峰民族村突出畲乡风情提升,植入高山流水长桌宴等民族特色业态,打造独具畲乡风情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街区,形成旅游业态;百江镇松村村旧鞋厂升级改造后,集鞋纪念馆、皮鞋主题民宿为一体,开发创收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 35 万元。

四、创新建设发展模式,提升项目发展能力

针对山区乡镇有产品无渠道、有资源无市场、有实力无名声的“三有三无”痛点,结合水库移民村集体自身特点,创新建设发展模式,提升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升级田地为基地。横村镇凤联村利用互联网+ 、 网上虚拟农场、直播带货等多种方式拓宽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联合圆通速递公司建立农村直播基地,实现农户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 800 至 2000 元。二是突出红色为特色。分水镇富源村依托本村“红色”资源,借助移民资金,持续打造忆长征营地,游客接待量达 3 万人次/年,移民户持续增收,新增村集体年收入达 50 万元。 三是投入资金得收益。60个相对经济薄弱的移民村共同成立移民股份公司,利用移民资金“抱团”购买凤栖蓝领公寓,共同投资共享收益,每年每村增收 8至 15 万元,作为村集体资产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和公共产品支出、 基础设施建设、村级产业项目、困难移民救助和零就业家庭扶持。

下一步,桐庐县将继续探索高效水库移民共富建设路径,完善优质项目培育,做强特色共富产业,变“输血”为“造血”,变“颜值”为“价值”,促进水库移民事业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大胆创新 精准扶持 桐庐县开启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04-07

近年来,桐庐县聚焦水库移民事业高质量发展,针对后期扶持项目“小、散、弱” 、强村富民效果不佳等问题,大胆创新,精准扶持,谋思路、建机制、出实招,从项目推选、资金分配、建设内容、发展模式等方面求突破,主动融入改善民生、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领域,每年增加村集体和农户经营性收入 400 余万元。

一、创新项目推选办法,提升扶持项目品质

按照“储备项目民主化、评审项目专业化、选择项目科学化、实施项目规范化”要求,全过程建立规范透明的项目评审程序。通过水库移民村申报— 乡镇推荐— 专家评审—公开比选—领导小组联审的方式择优选择项目,其中专家评审环节要求业主单位现场演示、解答提问,评选专家和职能部门对项目实施总体评价、实施条件、实施效果、示范效应、经济状况等 5 大类别 17 项指 标进行综合评分,量化排名,既促进了业主单位做好可行性分析、土地审批等前期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又便于各职能部门及时全面了解项目情况,择优选择,并建立项目储备机制。2022 年以来,移民项目从 156 个精简到 23 个,大大提升了扶持项目质量。

二、创新资金分配方式,提升资金使用绩效

将资金分配方法从因素分配法转变为项目分配法,打破后续移民扶持资金平均分配形式,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一是集中资金对优质项目进行重点扶持,结合村集体自身特色资源,拓展水库移民村增收模式,为移民村创造长期稳定的村集体收入,实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二是充分发挥移民资金叠加效应,有效弥补农业、交通、水利、教育、环保等其他部门资金使用单一,乡村发展资金总量不足的短板。三是充分利用移民直补资金和项目资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资金转变为支持移民村产业发展的动能,开展不同类型的创收增收项目。三年来,投入移民资金 1.05 亿元, 整合部门资金 4.02 亿元,扶持精品民宿、 乡村采摘、农事体验等旅游项目 10 个,建设乡村旅游集散中心 3 个。

三、创新扶持项目内容,提升扶持建设效益

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从单一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向产业扶持拓展。从农田经济向庭院经济转变,从山上林下向农旅融合发展,拓展水库移民经营山水、经营村庄、经营家园等多种创收项目。如富春江镇芦茨村利用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民宿经济,集居、玩、游一体,实现每户年收入达 20 万元以上; 旧县街道鸿儒村将村民土地回收集中后种植青梅,建造青梅基地,后续打造亲子等旅游胜地,实现多渠道利用;莪山龙峰民族村突出畲乡风情提升,植入高山流水长桌宴等民族特色业态,打造独具畲乡风情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街区,形成旅游业态;百江镇松村村旧鞋厂升级改造后,集鞋纪念馆、皮鞋主题民宿为一体,开发创收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 35 万元。

四、创新建设发展模式,提升项目发展能力

针对山区乡镇有产品无渠道、有资源无市场、有实力无名声的“三有三无”痛点,结合水库移民村集体自身特点,创新建设发展模式,提升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升级田地为基地。横村镇凤联村利用互联网+ 、 网上虚拟农场、直播带货等多种方式拓宽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联合圆通速递公司建立农村直播基地,实现农户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 800 至 2000 元。二是突出红色为特色。分水镇富源村依托本村“红色”资源,借助移民资金,持续打造忆长征营地,游客接待量达 3 万人次/年,移民户持续增收,新增村集体年收入达 50 万元。 三是投入资金得收益。60个相对经济薄弱的移民村共同成立移民股份公司,利用移民资金“抱团”购买凤栖蓝领公寓,共同投资共享收益,每年每村增收 8至 15 万元,作为村集体资产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和公共产品支出、 基础设施建设、村级产业项目、困难移民救助和零就业家庭扶持。

下一步,桐庐县将继续探索高效水库移民共富建设路径,完善优质项目培育,做强特色共富产业,变“输血”为“造血”,变“颜值”为“价值”,促进水库移民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