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县完善社会救助政策 打造山区共富样板
  • 日期: 2023- 03- 20 16: 01
  • 来源: 云和县民政局
  • 浏览次数:
  • 字体:[ ]

近年来,云和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部署要求,持续推进高质量打造精准保障标杆区试点工作,做好“扩中提低、减负促收、云善暖心”三篇文章,扎实推进“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提升行动,奋力打造全国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共富样板。

 一、做好“扩中”文章,救助对象精准覆盖。    

着眼共同富裕目标,着力相对贫困治理,依托“大数据精准帮扶+政策制度全面提级”,不断拓宽“扩中”实现路径。

一是扩大豁免收入计算范围。出台《云和县精准扶持低收入农户加快实现共同富裕20条政策》,该政策所涉及各项扶持收入不计入低收入农户家庭收入范围,2022年共豁免计算406.67万元,增强低收入农户发展共富的信心,努力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和支持的浓厚氛围。探索设置吸纳低收入家庭就业的公益性岗位137个,“公益性岗位补贴不计入低收入农户家庭收入范围”,通过扣减就业成本等方式激发救助对象增收内生发展动力。

二是创新机制扩大救助面。制定《云和县失能失智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实施办法》,对具有本县户籍,未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养老服务补贴的低保、低边家庭的失能失智人员,给予发放失能失智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标准参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确定。

三是建立“一库一网一研判”主动发现机制。“一库”即建立线上动态监测库,全口径集成在册人员、申请未获得审批人员等社会救助基础对象库和因病、残、学等致困主动发现对象库,将相对贫困和边缘贫困人群纳入到社会救助监测范围,开展动态监测、实时预警、主动发现、精准救助。“一网”即由县民政部门牵头,一体联动部门、乡镇(街道)、村社网格、社会力量,通过入户调查、关爱探访、社会帮扶等全面构建困难群众主动发现网,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研判”即建立“四看(看衣着、伙食、住房、出行)”、“四问(问人员、收入、支出、消费)”、“四询(询疾病残疾、存款股票、投资股份、商铺厂房)”多维研判指标体系,科学判定涉困群众,开展精准帮扶。落实《浙江省社会救助家庭供养费核算办法》,对2020年以来,因供养人供养能力和财产条件超标原因造成审批不通过或注销的家庭进行重新审核,符合条件的,重新纳入救助范围。强化《浙江省大救助信息系统》高额医疗费用预警、新生儿预警、残疾人证预警、低保低边新增困难残疾人提醒等模块的监测管理。2022年以来,新增低保278人,低边732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88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32人。

 二、做好“提低”文章,织好共富兜底网。    

聚焦全面提低目标,推动民政资源要素向“低”的领域倾斜和集聚,加固民生保障底板,大限度降低掉队的风险。

一是落实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从每人每月1210元提高到1346元、低保标准从910元提高到1035元、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养育标准从1302元提高到1489元,分别增长13.6%、13.73%、14.36%;低保、低边医疗救助标准提高5%。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按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 80%、40%、20%、10%确定,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费用按照在社会机构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费用标准的50%执行。

二是建立退役军人生活救助制度。出台《云和县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按照“普惠+优待”原则,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和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的退役军人,给予其本人每月增发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0%的生活补助;符合医疗救助政策的医疗费用,救助比例上浮10%;对陷入困境的退役军人再给予临时性、过渡性帮扶援助。目前,共发放生活补助92人8372元,临时性、过渡性帮扶援助28人58000元。

三是强化普惠住房保障兜底作用。调整放宽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政策,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只需在本县连续缴纳社会养老保险6个月以上即可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制定环卫、交通、物流等7个行业一线从事服务工作的人员享受放宽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政策。 

三、做好“减负促增”文章,努力化解返贫风险。     

进一步健全山区县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国民收入再分配,有效防范化解返贫风险。

一是建立低收入农户统筹健康保险制度。低收入农户补充医疗保险、健康扶贫保险和农村小额保险统一整合为低收入农户统筹健康保险,资金实行统筹使用,低收入农户住院和门诊特殊病种符合医保支付规定的自负费用、符合医保支付规定的自理费用按照比例赔付;因意外致残按照残疾等级予以补助,意外或疾病死亡的,给予一次性补助。

二是扩大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范围。率先将60-79周岁21832名老年人纳入保险范围,投入保费78.38万元。分设老年人因意外身故保险、因意外伤害导致伤残保险、附加意外伤害住院医疗保险、附加意外伤害住院津贴保险。

三是建立残疾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制度。对本县户籍持证残疾人,按每人每年80元标准,投入保费44.64万元,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分设残疾人因意外死亡保险、意外残疾保险、意外医疗保险;意外住院津贴、疾病和正常死亡保险。2022年,各类保险理赔1397人次,为困难群众减负109.22万元。

四、做好云善暖心服务文章,提升弱有众扶成色。   

 鼓励“云善共富暖心团”“老李帮忙团” “流动供销致富车”等社会服务组织积极开展面向低收入农户的免费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帮助低收入农户解决实际困难。

一是深化“一户一策一干部”精准帮扶。全县近4000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与低收入农户“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全面落实指导创业、帮助就业、技能培训、资金帮扶等各项精准帮扶措施,帮助低收入农户加快增收。严格执行《浙江省困难群众探访关爱制度》村社网格员定期开展困难群众探访关爱和幸福清单送达,完成率100%。

二是建立助联体共建合营业机制。该县助联体与县慈善精准帮扶基地、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单位机构合署共建。助联体设秘书处,秘书长由社救科长兼任,通过购买服务落实专职社工8名,实行实体化运营。助联体健全完善社会救助服务目录4类55项。设立等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儿童成长”“暖心义剪义演义诊敬老服务”“百千万关爱留守老人”“守护生命、救在身边”等公益创投项目库12个。慈善精准帮扶基地创新培育三大帮扶项目,开展山区夕阳红服务项目惠及困难老年人1千余名;开展百善行动孝计划,为900余名老年人送去暖心包;实施“共富家园”改造项目,为80余户老年人进行共富家园房屋改造。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制定《“云善护苗”实施方案》,建立“三色”关爱机制,汇聚相关部门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组建“云善护苗”关爱服务团队,着眼问题未成年人、孤困儿童、留守儿童和弱家庭、问题家庭实施分类施策,开展校园整治、隐患排查、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活动,做到防治结合。

三是开展山区特色暖心服务。聚焦破解山区群众民生小事、急事、难事和山区县社会组织生存发展问题,探索实施党建统领“云善共富”暖心团行动,充分整合企事业单位资金、资源优势,动员社会力量,全县组建“1+6+N”暖心帮扶队伍,实现服务全域覆盖。目前,已有4000余名志愿者加入服务团,开展服务10万余人次。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