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在杭州的西北,有一个山区小镇百丈镇。这里山清水秀、坐拥5.5万亩竹林,但这些年毛竹行情并不好,竹乡小镇如何打通“绿水青山”转化共富路上的“金山银山”呢?这是摆在共同参与百丈乡村振兴的杭州市生态文化协会党组织前的一大难题。
案例故事
在那个小镇,协会了解到一位竹刻工匠方淼鑫,这是一位注定要在轮椅上度过一生的人。他开过副食店、开过残疾车,直到他40岁遇见了师傅丁小路。师傅对他说,百丈到处是毛竹,你为什么不去试试刻竹子呢?竹刻为方淼鑫打开了那扇门,从此走上工匠之路。竹刻不仅让毛竹增值,也改变了方淼鑫的人生。小镇上还有一位土布纺织非遗传承人郑芬兰,能否让非遗土布也为竹子增值呢?于是,协会撮合百丈双枪筷套上郑芬兰的土布筷套,这“壹樂叁餐”筷一入直播间5分钟时间就全部售罄,这种跨界合作让协会看到了创新在助力乡村共富中的力量。
协会的负责人忻皓向百丈镇提出,并成为百丈镇科协组织的一员。两年来,由于科技社团主职和镇科协兼职的结合,协会推动40多家各级科技社团助力百丈,梳理科技志愿服务需求,推动百丈公益公社建设并获批省级自然教育基地,让百丈的千亩杜鹃林成为中华保护地。
为解决百丈的教育和科技资源平衡问题,协会还想到把省科协“博物课堂”引入百丈。13位优秀科技工作者先后成为百丈公益科学家,给百丈的孩子们讲课。协会组织百丈孩子成为“小河长”,教他们用无人船取样、用无人机巡河。协会还推动学军小学与百丈小学共建,让两所学校学生建立结对家庭、教学资源得到共享,两所学校成为“双减”后公益课程“预备益”试点学校,孩子们一起讨论城乡共富之道。这一次次活动,陪伴着孩子们一起成长,而方淼鑫也用他的方式,指导孩子们玩起家乡竹刻。
方淼鑫说,人的一生要看三种颜色的海,蓝色的大海,绿色的草原之海,黄色的沙漠之海。后来,方淼鑫考取了C5驾照,从三亚到巴音布鲁克草原,从大漠孤烟到雪域高原,走过许许多多的祖国角落。方淼鑫的经历给了协会以更多启发,协会对接了一家专业服务盲人的旅行社,尝试推动一条盲人旅游路线,帮助更多像方淼鑫这样的残疾人感受绿水青山,也使盲人朋友也能通过消费助力百丈乡村振兴。于是,忻皓撰写了推动视障人士旅游线路的政协提案,得到相关部门和镇里的大力支持,还邀请做视障辅具的浙大校友企业视氪科技开发智慧导览眼镜。去年10月,百丈发布全省首条盲人旅游线路,半年来,已经有数百位盲人感受这条“七彩心路之旅”,成为余杭“科技助残”的典型案例。
社会影响
今天的百丈,已经成为浙江首批低碳试点镇。科技社团与百丈镇和村企低碳共建,科技志愿者让百丈毛竹林实现立体式全方位开发。竹林下种上三叶青、黄精等经济作物,“请你流汗、为国降碳”的砍竹研学吸引了很多团队,而毛竹林碳汇更是预计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双枪公司也准备在百丈承包毛竹林就地取材,统一集约化经营管理用材竹林,量化生产提供标准竹料,这些都成为百丈共富路上的重要支点。
今年4月,协会还推动浙江著名主持人小强在百丈的中国毛竹第一村半山村启用了小强公益书屋,老百姓不出村就可以阅览万书,这也使得村里人的精神更加富裕。这些科技工作者正在绿水青山间追梦共富,助力转化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金山银山。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共同富裕,需要科技工作者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从临平的“爷爷的水稻田”,到三门海洋生态保护,从嵊泗海洋教育基地,到建德双碳工业科技基地……我们也越来越坚信,扎根科技志愿服务的工作者,也必会在推动共富中迅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