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鹿城区开展“慈善助餐”活动 为老人送去“舌尖上的温暖”
  • 日期: 2022- 03- 07 16: 33
  • 来源: 温州市鹿城区民政局
  • 浏览次数:
  • 字体:[ ]

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温州市鹿城区民政局勇于改革先行,促进养老服务转型升级,推出“怀爱桑榆”为老服务品牌,打造居家养老示范标杆,探索形成了多层次供给、多主体参与共享发展的“养老助餐”服务体系,以满足老年群体“居家养老”的心愿和“安享晚年”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一、以“政府”为驱动,构建慈善助餐新模式

一是构筑慈善服务圈,打造为老服务“微公益”。有别于其他地区大规模兴建老年食堂,鹿城区着重于强化资源统筹,盘活辖区内各项资源。借助新建立的14个街镇慈善服务中心、94个社区慈善服务站以及568个社会组织,初步构建出“15分钟慈善圈”,为老人提供助配餐服务。2018年起,该区以“政府主导+慈善组织”模式倾力打造老年人助配餐体系,为许多没有固定经济收入、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弱的老年人打通就餐“最后一百米”。在原有老年食堂的基础上,针对社区老年人增设配送餐服务,截至目前已有38个老年人食堂,36个老年人助餐点,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60%以上范围的老年人助配餐体系。

二是形成公建民营新模式,推进助餐点社会化运行。2019年,该区将示范性居家养老中心、助餐及配送餐服务等养老项目建设纳入区民生实事项目。近年来,通过将所有街镇的养老服务中心与政府购买服务一起以招投标的形式,交由专业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老年人助餐工作逐渐步入社会化运行。各街镇根据老年人食堂操作细则,从制度上、标准上、规范上对运行企业进行指导,要求严格遵守国家食品安全要求,确保老年人用餐安全。同时,助餐企业根据季节时令、地域特点及风俗习惯等因素,并考虑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和禁忌,做到每周有食谱,强调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二、以“标杆”为拉动,塑造慈善助老新品质

一是以公益榜样引领扬善向上。民间草根组织“红日亭”作为全国学雷锋示范基地,是民间慈善的一个缩影,是温暖之州的爱心地标,亦是新老温州人的温暖记忆,在示范引领、扬善向上方面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尤其是“红日亭”亭长孙兰香,作为2021年“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十余年来通过强大号召力和影响力,带动一大批自愿投身帮困献爱心的企业和人士加入慈善助餐公益项目,30多位志愿者每年365天风雨无阻,为老年人助餐提供服务。

二是以慈善基金构建爱的桥梁。鹿城区慈善总会建立“关爱老龄慈善基金”,为创办街镇社区(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社区组织的集体养老项目提供慈善援助和支持,已累计使用228.93万元用于全区养老事业发展项目。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老年照料室、老年餐厅等,在减轻政府资金压力的同时,推进社会化居家养老事业发展,汇聚力量共同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三、以“品牌”为推动,营造慈善之区新形象

一是以慈善公益提供生活帮扶。以民间慈善公益活动扶助困难老人,提供便利化服务。例如安基金开展“为您安个家”慈善公益项目,对孤寡病残、失独低保老人提供生活帮扶,项目包括“水电气”安全改造、适老化改造,截至目前已为2500多名贫困低保老人安了家。

二是以慈善服务免费送餐上门。以送餐上门的慈善方式,提供常态化服务。例如慈善组织雨花斋组织志愿者为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素食午餐。2021年春节,雨花斋启动“敬老中国年 春节不打烊”活动,由志愿者入户走访独居、行动不便的困难老人,为150余位80岁以上老人每日免费送午餐上门,持续延伸爱心服务。

三是以慈善助餐传递幸福温度。用慈善助餐的方式,提供贴心式服务。如针对瘫痪在床的独居老人的特殊身体情况,水心社区食堂让老人在小纸条上写下自己的需求,专门为其调整食谱,通过一张小纸条将社区和居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又如雨花斋志愿者自发为摔倒骨折的老人开展爱心捐助,仅用两天时间共筹集善款14320元,并把这笔爱心款通过街道和鹿城区慈善总会定向捐赠给老人。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