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市县动态

衢州市衢江区:“五步”协商促实效 邻礼议事为邻里

发布日期:2022-02-09 14:3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衢州市衢江区民政局

衢州市衢江区聚焦“一肩挑”背景下容易出现的“一言堂”、“家长制”等问题,打造线上线下议事平台,创新五步协商工作法,发动群众主动有序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协商、监督与管理,推广党组织领导下的邻礼议事,探索建立农村基层民主协商实效化机制,实现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形式多样、程序规范、实效落地的民主协商模式。

一、做实协商议事平台,构建双线互动的协商体系

一是搭建线下平台,打造议事场所。针对协商载体化、制度化发展要求,鼓励各村成立“邻礼议事会”,强化规范建设标准,明确章程制度,规范议事人员的选聘和协商程序。根据协商便民原则,选择一批群众聚集度高、认可度高的协商议事场所,打造协商议事示范点,以点带面,稳步提升。全区创建村级协商示范点40余个,各行政村开展议事协商1万余场次,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达6000余个。

二是推广云上协商,优化议事空间。针对数字社会、流动社会发展态势,大力推进协商“数字化”,推广使用“村情通”平台,面向不同群体征集协商议题、开展网上协商、反馈协商成果。在农村社区依托“村情通”开发“请你来协商”模块,开通留言管理、建言献策、直播协商等功能,方便群众迅捷开展协商并减轻基层负担。

三是加强统筹协调,积累议事经验。针对城乡衔接、互鉴互学发展格局,整理分享全区基层民主协商优秀案例,鼓励各村开展协商风采展示,形成互学互帮机制。进一步打造可供全市学习交流的开放性空间,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促进协商经验的积累,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协商,真正实现“邻礼议事为邻里”。

二、充实协商参与主体,营造多方联动的协商氛围

一是加大培训交流力度,提升议事能力。加大城乡社区干部、村民代表等各层次人才的培训,切实提高参与协商议事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开展横向学习交流,开阔视野,拓展思路。鼓励村两委、网格员、村民代表及其他符合报名条件的村民积极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提升自身素质。采用培训轮训、开放空间技术等强化对各类人才议事协商能力建设。

二是加大专业培育力度,丰富议事主体。以区社会组织示范园为平台,培育一批3A级以上社会组织,以老带新,以强扶弱。制定《全区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办法》,平均每个农村拥有社区社会组织9家,推进社会组织等专业力量参与协商。以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为平台,探索建立“社会工作+社会组织+志愿者”的专业协商机制。社会组织充当协商议题收集者、协商议事参与者、协商决策执行者,在村级民主协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是加大人才选拔力度,增强议事效能。成立并运行“邻礼议事会”是实验区创建的关键环节,是整合内部资源的有力抓手。由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议事长,副书记、副主任担任副议事长,选拔村两委成员以及符合各村实际的乡贤、专业人士、村民代表等成为议事会的常任议事员(一般9-11人),非常任议事员根据涉及议题内容推荐产生。细化村民代表履职规范化管理办法,强化村民代表的议事协商能力。

三、压实协商运行机制,建立共治共富的协商模式

一是规范协商程序标准,有“法”可依。为了方便基层,摈弃冗长繁复的制度操作,创建“五步协商法”:一提,提出主体多元化、提出方式多样化;二分,邻礼议事会对于提出的问题进行内容分类,若是重大决策问题遵循民主决策“五步工作法”最终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若是复杂问题由邻礼议事会商议,一般问题快速高效办理,处理分层后进行档案分存;三议,根据问题分类和难易程度选择民主决策议、议事会商议、提请上级议;四办,全程协办、督促交办、镇村联办;五评,组织评议、乡镇评判、群众评价。五步协商形成闭环体系,充分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二是明确协商内容分类,有“谱”可循。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关于必须上村民代表会议谈论的相关问题清单,结合村民关注的涉及到村庄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制定了“四公四社”民主协商目录。重大决策问题概括为“四公”目录,即公共事务、公共决策、公益事业、公众利益,复杂问题概括为“四社”目录,即社区救助、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服务。邻礼议事会可以根据目录清单进行分类,更加快捷高效。

三是制定协商评价体系,有“迹”可查。推动“邻礼议事会”运行与“周二无会日”制度、“组团联村”机制的有效契合。制定《衢江区邻礼议事会评估指标细则》,从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协商开展、成效发挥等几个维度进行指标评估。进一步发挥基层民主协商的独特优势,培育协商文化、增强协商意识、激发协商智慧,促进中心工作、化解矛盾纠纷、提升治理效能、助力共同富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衢州市衢江区:“五步”协商促实效 邻礼议事为邻里
发布时间:2022-02-09

衢州市衢江区聚焦“一肩挑”背景下容易出现的“一言堂”、“家长制”等问题,打造线上线下议事平台,创新五步协商工作法,发动群众主动有序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协商、监督与管理,推广党组织领导下的邻礼议事,探索建立农村基层民主协商实效化机制,实现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形式多样、程序规范、实效落地的民主协商模式。

一、做实协商议事平台,构建双线互动的协商体系

一是搭建线下平台,打造议事场所。针对协商载体化、制度化发展要求,鼓励各村成立“邻礼议事会”,强化规范建设标准,明确章程制度,规范议事人员的选聘和协商程序。根据协商便民原则,选择一批群众聚集度高、认可度高的协商议事场所,打造协商议事示范点,以点带面,稳步提升。全区创建村级协商示范点40余个,各行政村开展议事协商1万余场次,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达6000余个。

二是推广云上协商,优化议事空间。针对数字社会、流动社会发展态势,大力推进协商“数字化”,推广使用“村情通”平台,面向不同群体征集协商议题、开展网上协商、反馈协商成果。在农村社区依托“村情通”开发“请你来协商”模块,开通留言管理、建言献策、直播协商等功能,方便群众迅捷开展协商并减轻基层负担。

三是加强统筹协调,积累议事经验。针对城乡衔接、互鉴互学发展格局,整理分享全区基层民主协商优秀案例,鼓励各村开展协商风采展示,形成互学互帮机制。进一步打造可供全市学习交流的开放性空间,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促进协商经验的积累,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协商,真正实现“邻礼议事为邻里”。

二、充实协商参与主体,营造多方联动的协商氛围

一是加大培训交流力度,提升议事能力。加大城乡社区干部、村民代表等各层次人才的培训,切实提高参与协商议事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开展横向学习交流,开阔视野,拓展思路。鼓励村两委、网格员、村民代表及其他符合报名条件的村民积极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提升自身素质。采用培训轮训、开放空间技术等强化对各类人才议事协商能力建设。

二是加大专业培育力度,丰富议事主体。以区社会组织示范园为平台,培育一批3A级以上社会组织,以老带新,以强扶弱。制定《全区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办法》,平均每个农村拥有社区社会组织9家,推进社会组织等专业力量参与协商。以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为平台,探索建立“社会工作+社会组织+志愿者”的专业协商机制。社会组织充当协商议题收集者、协商议事参与者、协商决策执行者,在村级民主协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是加大人才选拔力度,增强议事效能。成立并运行“邻礼议事会”是实验区创建的关键环节,是整合内部资源的有力抓手。由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议事长,副书记、副主任担任副议事长,选拔村两委成员以及符合各村实际的乡贤、专业人士、村民代表等成为议事会的常任议事员(一般9-11人),非常任议事员根据涉及议题内容推荐产生。细化村民代表履职规范化管理办法,强化村民代表的议事协商能力。

三、压实协商运行机制,建立共治共富的协商模式

一是规范协商程序标准,有“法”可依。为了方便基层,摈弃冗长繁复的制度操作,创建“五步协商法”:一提,提出主体多元化、提出方式多样化;二分,邻礼议事会对于提出的问题进行内容分类,若是重大决策问题遵循民主决策“五步工作法”最终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若是复杂问题由邻礼议事会商议,一般问题快速高效办理,处理分层后进行档案分存;三议,根据问题分类和难易程度选择民主决策议、议事会商议、提请上级议;四办,全程协办、督促交办、镇村联办;五评,组织评议、乡镇评判、群众评价。五步协商形成闭环体系,充分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二是明确协商内容分类,有“谱”可循。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关于必须上村民代表会议谈论的相关问题清单,结合村民关注的涉及到村庄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制定了“四公四社”民主协商目录。重大决策问题概括为“四公”目录,即公共事务、公共决策、公益事业、公众利益,复杂问题概括为“四社”目录,即社区救助、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服务。邻礼议事会可以根据目录清单进行分类,更加快捷高效。

三是制定协商评价体系,有“迹”可查。推动“邻礼议事会”运行与“周二无会日”制度、“组团联村”机制的有效契合。制定《衢江区邻礼议事会评估指标细则》,从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协商开展、成效发挥等几个维度进行指标评估。进一步发挥基层民主协商的独特优势,培育协商文化、增强协商意识、激发协商智慧,促进中心工作、化解矛盾纠纷、提升治理效能、助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