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民政力量
王剑侯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浙江的光荣使命。全省民政系统必须提高站位、敢于先行、争当排头兵,深入贯彻落实“民政 30条”,锚定高水平打造精准保障、幸福颐养、人人慈善、和谐自治、暖心服务“五个标杆区”的总目标,以“九大先行计划”“十大建设工程”为主抓手,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民政力量。
聚焦共同富裕 彰显民政担当
实现共同富裕,关键是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依靠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与民政部门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公共服务职能高度契合。
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在民政。民政的服务职能涵盖了一个人的全生命周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幼有优育、弱有众扶、残有善助、婚有和谐、老有颐养、逝有所安,这些都是检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成效和底色的重要标准。
最困难群体的兜底保障在民政。对低保、低边、特困等困难群众的关心救助,以及对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关爱帮扶,都是民政职责。这些群体的基本生活、衣食冷暖和精神面貌,都是体现共同富裕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
最基层的服务和治理平台在民政。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可及,城乡社会更加和谐有序,都需要着力打造精密智治和谐共治的城乡社区治理共同体,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服务平台和服务能力。
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在民政。缩小贫富差距,需要充分发挥慈善在第三次收入分配中的作用,发动最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奋斗推动共同富裕的强大力量。
坚持走在前列 夯实民政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浙江民政工作的覆盖领域不断拓展,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基础作用,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夯实了基础。
浙江民政事业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浙江民政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发展实践中创下多个全国第一。1949 年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上羊市街居委会诞生在杭州;1992 年浙江成为全国第一批办理涉外收养登记、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的省份;2001年出台全国首部省级城乡一体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在全国率先实现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2006年在全国率先出台社会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2019年龙港区划调整成为改革开放后全国首个获批的“镇改市”事项,标志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浙江民政事业持续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浙江民政与全国其他省份对标对表,在 9 项主要业务 60 个发展指标中,民政数字化、慈善信托资金量、社工报考人数及通过率、殡葬火化率和节地生态安葬率、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等7 个指标位居全国第一,低保标准居省区第一,有46个指标处在第一方阵,连续多年在民政部重点工作评估中居全国前三。
浙江民政事业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省民政系统从贯彻落实“民政30条”,到锚定高水平打造“五个标杆区”的总目标,以“九大先行计划”“十大建设工程”为主抓手,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创新民政事业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建立起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民政事业体系,交出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分报表,打造形成了一批具有浙江民政辨识度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夯实了民政基础,作出了民政贡献。
强基兜底赋能 展现民政作为
民政工作要始终立足强基兜底赋能的职能定位,突出高质量发展、均衡发展、政策兜底、物质和精神富裕并重、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可持续发展,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共同富裕社会体系下的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省域范例。
全面打造“善行浙江”。实施“崇尚行善、扶危济困”公益慈善先行计划,鼓励引导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兴办社会公益实体,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落实和完善公益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枢纽型、资助型、行业性公益慈善组织,提升慈善基地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慈善信托,打造全省统一的慈善服务信息平台,建立“蜂巢式”浙商公益慈善机制。发扬“人人慈善”的现代慈善理念,打造以“慈善一日捐”为代表的全民性慈善活动,推动慈善主体力量发展壮大,深化慈善领域数字化改革,努力从整体上推动“小慈善”向“大慈善”转变、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转变、生存型慈善向发展型慈善转变。
全面构建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实施“养老机构跟着老人走”行动计划,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办好老年食堂,探索设立家庭照护床位,发展普惠养老和互助养老,完善推广“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模式。全面推进智慧养老,实现康养联合体覆盖所有县。完善养老护理员教育培训、技能认定和信用管理制度,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提高到25人以上。探索解决失能失智人群护理难题,护理型床位占机构床位数58%以上。全面建立居家社区探访关爱制度,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有效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促进老有所为。
全面建立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深化新时代社会救助综合改革,推进实施“积极主动、精准高效”智慧救助先行计划。实现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完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到2025年低保标准最低的县保障标准要达到1.3万元。实施助力困难群众共同富裕“七大行动”,建立县级救助服务联合体,推进由物质型向“物质+服务”型转变。实施人文关怀和幸福清单全覆盖行动计划,实现救助“一件事”惠民联办率、救助家庭关爱率、救助幸福清单问题联办解决率“三个100%”。
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探索建立困难人员大病医疗家庭支付封顶制,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建立困境妇女、留守儿童关爱福利制度,建立适度普惠的儿童福利制度,强化孤儿、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健全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完善社会力量办社会事业政策,培育高质量和国际化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品牌。创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加强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机构监管体制建设。提升中心城市综合能级,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更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发展,加强对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区后期扶持。深化移风易俗行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全域推进城镇未来社区建设,开展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打造乡村新社区。健全完善“一肩挑”后村社治理体系,完善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推动村社班子高效运转。完善基层协商民主,创新社区与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推广村民说事、民情恳谈、“民生议事堂”“契约化”攻坚等多元参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