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石门镇墅丰村依托未来乡村建设,结合“浙里康养”架构图,积极探索“嘉兴试点”养老服务新模式,以“时间银行”互助式养老为切入点,围绕三治积分、共富基金、全员参与等方面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探索新时代农村共富养老新路子,不断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
一、众志成城,赋能“时间银行”更强的粘合力
一是以“党建+”为统领,优化资源整合。有效整合乡贤、志愿者、社工、护理员等资源,搭建养老助老服务平台,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充分发挥企业社会责任、乡贤扶乡热情、爱心人士助老热心,设立墅丰共富基金,分设养老服务发展基金,重点帮助困难老人、低收入老人群体共富。基金每年为8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合作医疗,托底保障老年人的医疗服务。
二是以“积分+”为纽带,优化激励机制。将“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与“四治融合”积分管理相结合,积分卡实行一户一卡,统筹使用。积分管理按照服务1小时为 1个积分,1积分可兑换5元人民币,服务时间进行储存后到指定点兑换相应实物或服务。今年以来,累计以积分方式送服务、送资金、送物资,帮扶和服务老年人基金支出15万元。
三是以“驿站+”为载体,优化服务方式。基于照料中心、养老驿站、睦邻站等服务设施,成立了3支“驿站式”为老服务队,即“社工+护理员+社区医生”专业养老服务队、“党员+志愿者+银龄老人”志愿服务队、“爱心企业+餐饮店+社会组织”慈善资源队,全方位为老年人提供家庭支持、健康、教育、生活、上门护理等服务。“时间银行”自10月1日推行以来,累计为专业志愿者发放“时间银行”存折30多本,开展为老志愿服务培训及主题活动10余场,高龄、困难、独居老人关心关爱达500多人次。
二、守正创新,赋能“时间银行”更强的吸引力
一是以时间换空间,提升参与度。“时间银行”是一种“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的互助养老新模式,参与“时间银行”的志愿者可利用闲暇时间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所需服务,当本人年满60周岁且有服务需求时,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的时间”,由其他志愿者为其服务。对于养老需求还不迫切的青年志愿者还可前往墅丰村沈家墩的积分馆兑换实物。
二是以工龄换工分,提升活跃度。为保障“时间银行”持续运转,墅丰村出台了《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管理实施细则》,细则明确“时间银行”按照全龄志愿服务理念招募,主要分为三类,即“小老人”志愿者(一般为60至70周岁之间),年满18周岁的青年志愿者以及专业、团体志愿者。志愿服务内容主要由墅丰村村委会通过村民群、官方微信平台、线下进行公开发布,志愿服务时间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并被存入共富基金的“时间银行存折”累计积分。
三是以共建换共享,提升认可度。通过盘活村里多元资源,让时间产生货物和服务两种交换价值,同时把志愿服务变成互助合作,极大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养老志愿服务队伍中来,缓解了农村专业护理人员缺乏、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使更多的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服务,在全村营造了人人参与、共享互助的社会氛围。
三、厚德载物,赋能“时间银行”更强的生命力
一是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彰显价值属性。“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提供情感慰藉、陪伴服务、洗发理发、惠老送餐等12项内容,进一步强化了志愿者为民服务意识,还言传身教的让村民们对于“远亲不如近邻”的美好期盼变为主动提供服务的动力,使睦邻善治和乡村共富成为可期可盼、触手可及,志愿服务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目前全村已招募志愿服务者100多人,累计服务时间达3000多次时。
二是服务与回报相统一,彰显人文属性。开展“小老人服务老老人”的“银龄互助”模式,鼓励有时间、有精力的村民加入为老服务志愿队,而“小老人”志愿者则可利用积分兑换同等价值的养老服务,如陪伴、聊天等情感慰藉服务,购买医嘱药物等协助服务,磨剪刀、修鞋、换拉链等便民服务,清理房间、保持居室整洁等居家清洁服务等。子女的志愿服务积分还可以给自己的长辈使用,回报渠道自由灵活多样。
三是现代与传统相统一,彰显社会属性。百善孝为先。“时间银行”既能保障互助养老服务的可持续性,让更多的青年志愿者、年轻老人学会用专业高效的服务帮助他人、提升自我,也鼓励全域老年人“积极养老”,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思想文化,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成为价值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