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锻造上虞区高质量发展金名片,推进地名公共服务高标准建设,上虞区民政局集合各类社会智库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多措并举创新地名公共服务模式和地名文化传播方式,不断扩大地名宣传覆盖面,全方位彰显上虞地名魅力,倾力打造地名文化发展新生态。
一是完善地名信息。为进一步加强数据归集和数据治理,补齐地名数据的短板和漏洞,按民政部、省厅要求,完善国家标准地名地址数据库,累计修改、补充数据5042条。开展地名地址数据治理工作,数据归集率和上图率均达到100%。为有效杜绝“大、洋、怪、重”的不规范地名,扼制“零敲碎打”式命名和随意性、盲目性命名,特邀请地名文化专家组共同扩充丰富上虞区地名采词库,内含采词词条共计619条,其中包括《绍兴市区地名总体规划(2018-2035)》中罗列的217条,新增402条,删除重复及多次利用的采词,采词库范围涵盖了7个街道、13个乡镇。
二是普及地名知识。鼓励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地名项目,以一年一度微公益创投项目为契机,融入地名元素,连续2年由吉祥社工承接开展“谁不说俺家乡好”地名文化普及推广公益行动。该公益行动已走进春晖外国语学校、百官小学、城东小学等7个学校设置地名文化长廊,通过讲座授课、征文评比、演讲比赛等形式,深入探索地名文化渗透的有效路径。此外,集合区民协、乡贤研究会、诗词楹联协会、摄影家协会、民间烹饪师协会等社会组织力量,着手出版图书《虞你说地名》,该书共分4个篇章,收录100个具代表性的上虞地名及其相关的先贤故事、诗词楹联、民俗风情和美食物产。同时结合近200张实景照片与插图,全方位、多角度生动展示上虞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地名历史内涵。
三是讲好地名故事。采用“互联网+地名”的方式,将民政局“娥江晚情”微信公众号作为网上宣传主阵地,开设“虞你说地名”专栏,以每半月更新一篇的频率刊载上虞地名故事,详细阐述区内极具文化韵味的地名来历及其相关地域特色,引导社会各界更加关心支持地名工作。为充分保障社会公众在地名命名中的参与程度,守护独具上虞魅力的地名故事,指导百官街道、崧厦街道、盖北镇等多个乡镇街道在新地名产生过程中广泛吸纳社会意见。如崧厦街道在社区居委会命名工作中,及时向社会公开并进行征名投票,最终以81%的群众投票率选定名称“崧城社区”,用以纪念发生在该区域的经典历史故事;百官街道积极接纳公众对老地名、老故事保护的建议,通过“移植”的方式让“悬沙”、“钱江”、“三棚桥”等部分即将消失的地名带着乡愁记忆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