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区以“数字赋能、整体智治”为导向,以基层减负、精准治理为目标,利用大数据,创新数字化改革基层实践,在试点街道先行先试,为社区整体智治探路赋能。
一、“基层一表通”破解基层减负难题。依托宁波城市大脑、鄞州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等平台,在福明街道率先试点推进“基层一表通”项目。通过前期在江城、新城两个社区试点,全街道已完成5万户、9万人的人户关联。一是一表检索。通过省市数据回流,利用“基层一表通”系统中的高级检索功能,使基层工作人员在掌握数据的同时,可以迅速查询、统计出特定人群的各类业务情况。如,计生迁入迁出登记工作从需要社工每月手工检索、录入,历经2-3个系统核实之后变更为利用“基层一表通”一键填报,系统自动同步,而社工只需要在后台操作审核,工作时长也由一周缩至1天。基层工作人员从依靠人力统计、分析大量数据的原始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让社工有更多可支配时间开展精细化服务。二是一键更新。利用“基层一表通”,打破基层“系统多、数据少、手段弱、效能低”的“一高三低”现象,让基层真正“掌握”数据、“管住”数据。沉淀传统纸面和EXCEL数据,在实现数据条线互通共享、保障安全性准确性的基础上打破部门、条块数据的壁垒,建立完整的人口数据仓,实现了数据的互通共享、分级管理,以及数据的自动实时更新,确保数据信息始终最新、最全、最准。“基层一表通”贴近社区实际,满足了社区按户管理的需求,也让基层真正“爱用”数据。三是一户管理。“基层一表通”在夯实一表通报的基础上,已整合省市区共计47张数据报表、16个部门数据,实现街道全域户籍人员、居住人员精准分配入户。目前已完成住户1024个有效字段的整合,同时基于整合后的数据,完成了人户关联,家庭关系分析。通过对首批10个一数多源字段的比对和分析,形成全域精准的基层专题数据,为社区管理服务提供了便捷,也为之后基层治理赋能、智慧党建赋能、疫情防控赋能、精准服务赋能等提供了支撑。
二、“智治”手段破解居民服务难题。通过与辖区企业“结对”,搭建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明楼街道现阶段已集成百余套物联设备、10多类场景数据,实现数据一网联通、治理一屏掌控、服务一键智达。一是助推社区服务便民化。充分考虑社区治理痛点和居民服务需求,结合前期400余份线上问卷、线下1400余户访谈调研,针对普遍反映的“健康医疗要加强”“公益社会教育资源要丰富”等生活需求,相继完成“自主微诊室+云药房”“邻里seeding教育”“雨水+智慧照明”“共享单车智慧监管”等场景设计落地。针对不同服务群体,通过设置“和丰小助手”“社区服务”“综合治理”和“5分钟生活圈”4个子模块提供智慧化服务。其中,“和丰小助手”作为智慧服务平台的初始入口,采用二维码、微信小程序方式,具有居民接受度高、服务便捷等特点,其功能充分考虑了活动预约、公益捐赠等社区特色服务和高频需求。二是探索社区治理精细化。运用三维地理系统和经济大数据,构建党建大数据、群体全生命周期管理、云端组织(培训)生活、智慧服务等数字化场景。探索组建“红色云管家”、布点引入“楼长一点通”自助服务终端,畅通楼宇经济发展“红色通道”。采用“360全景”技术,投用和丰智慧服务平台,通过驾驶舱、居民小程序、管理后台实现用户管理、场馆预约、活动报名、投票表决、工单服务等基础功能。重点建立社区CIM平台,基于“一户一档”与“和丰小助手”“社区服务”模块的打通数据,切实实现社工减负、数据跑路,有效提高社区治理服务实效。三是推动积分激励常态化。会同专业运营团队搭建社区积分体系,贯穿不同场景和参与人群,通过“服务换积分、积分兑实物、积分兑服务”方式,由社区居民、白领、社会组织在“线上”选择、认领公益项目,申请担任志愿者,进行捐物、捐款,并在“线下”参与具体活动,志愿服务时长和捐赠都可换算成“积分”,累积到各自账户中,积分既可到线下20余家实体店享受打折服务和其他个性化服务,也可作为“资本”发起新的公益项目。以“赚积分、比积分、用积分”倡导“新风尚”,实现需求互补、服务互助、情感互融。
三、“互联网+”破解居民需求满足难题。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围绕社区便民服务、社区治理等优势,深耕社区智慧服务,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数治化”,激活居民自治活力。一是物联网预测民生风险,使社区环境更安全。依托社区部署的智能感知部件,实时监测、预判潜在的道路安全、消防安全、治安维稳、高空坠物等民生风险,自动向社区和相关部门推送预警信息,使一些原本较难发现却事关社区环境安全的突发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被发现和处置。如,下应街道通过“码上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实时监控预警辖区商铺消防、食品、药品等安全生产问题,落实限时自查自纠,增强居民安全感。二是大数据精准摸清民情,使社区服务更聪明。在人口普查、户籍信息、民情走访获得的数据基础上,进一步接入市、区、街道系统数据,实现多源数据并流,细化居民精细化标签,为居民需求“画像”。同时通过“掌上治社”数字化平台,做好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的链接,实现社区主动将服务送到容易被忽视的年轻居民、弱势居民等沉默群体手中,将社区服务做在群众开口之前。三是海多多构建联动模型,使社区治理更科学。下应街道正式运行“海多多”居民服务工单系统,整合党员、志愿者、物业、公益组织等主体,提供涵盖小区管理、消防安全、疫情防控、矛盾纠纷、街面秩序等5大类36种服务项目。形成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的闭环模式,近半年来共完成工单近400件,实现社区服务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