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和儿童工作的重要论述,打造儿童福利事业最美“县域窗口”,安吉县民政局坚持儿童优先、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探索建立1+1+1+N的工作机制,推动全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依托一个中心统筹全县“未保”工作
整合安吉县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挂牌成立安吉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并探索建立15个乡镇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站实现未保工作延伸。一是提升规范制度保障。制定安吉县“未保”服务管理规范、儿童主任工作规范,建立强制报告、帮扶和应急处置制度。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完善考核内容、细化工作流程,有效提升规范化、标准化。二是提升资源链接能力。依托省政府2020年政府数字化转型拟推进数字化治理典型应用场景试点,积极推进未成年人关爱帮扶多部门协同管理平台的建设。出台《安吉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实施意见》,强化多元参与,形成“一门受理,协同救助”的关爱工作机制。三是提升专业服务水平。由专业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开展评估体系建立、评估档案建立、个案服务、儿童主任培训等专业服务。组建由县检察院、法院、公安、妇联、团委、优秀心理教师、优秀社工为代表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专家队伍,由专家组开展救助方案的制定和评估,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和个案服务并对接各部门实施帮扶与救助。
二、全面开展示范型“儿童之家”建设,依托一个阵地开展儿童关爱服务
大力推进儿童之家建设,借助各方力量实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村村有特色”,打通为儿童和家庭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一是谋划全局,完善阵地建设。严格按照示范型儿童之家标准建设,每个乡镇(街道)提升打造1个儿童之家作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站”,合理设置休息室、心理辅导室、情绪舒缓室,具备临时安置儿童入住、救助保护、转介等多元化功能。充分发挥属地管理作用,组建乡镇(街道)“未保”工作领导小组,承担辖区内儿童权益保护和救助工作。截至2020年底该县共建成并运行25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儿童之家和15个未保站。二是丰富项目,营造关爱氛围。通过公益创投、慈善总会资助等形式将项目由交由社会组织承接,开展以留困境儿童、残疾儿童、村(社)辖区内儿童为对象的关爱探访、夏令营、暑期班等活动。不断形成全县上下合力助推儿童关爱服务的浓厚氛围。三是挖掘特色,创新服务内容。充分挖掘各村(社)拥有的独特乡土地理、民风习俗和传统文化等资源,在县“未保”中心统一指导下,各村(社)儿童之家充分结合地域文化,整合社区、家庭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如章村镇儿童之家结合畲族山哈文化开展彩带编织、挂祈福牌等活动;孝丰镇儿童之家结合“孝”文化开展孝老爱亲活动;天荒坪镇儿童之家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文化开展绿色生态教育活动等。充分体现“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创新建设发展,极大丰富了儿童关爱服务内容。
三、全面开展“未保”工作管理平台建设,依托一个平台开展救助协同服务
聚焦精准化服务,依托该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管理平台,试点开展协同救助保护服务。一是一人一码跟踪服务。完善建档立卡儿童信息二维码,由儿童主任以钉钉打卡日志的方式更新服务动态,县“未保”中心及时进行服务协调,实现对受救助保护儿童的无缝化跟踪服务。二是儿童观察员点对点服务。在各中小学、幼儿园试点儿童观察员(由班主任担任)制度,实时记录儿童行为心理发展情况,不定期反馈至县未保中心,实现服务有效延伸。三是上线下结合服务。线下开展服务计划、需求评估等方面工作,全面了解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实际情况。线上开展学业辅导、亲子互动小组活动,帮助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缩小“数字鸿沟”,提高社会适应力。
四、全面加强儿童工作队伍建设,依托N个群体建立全覆盖关爱服务队伍
该县积极建立和完善儿童工作服务队伍,充分发挥三支队伍优势,建立从探访到跟踪、从预防到落实、从专家到志愿者的全方位关爱服务队伍。一是发挥专家队伍优势。成立由公检法、青妇残、专业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为主的专家队伍,开展假期日间照料、课后辅导、兴趣指导、心理疏导等关爱保护服务等关爱保护服务。二是发挥儿童主任优势。实行实名制准入管理,对直接参与儿童关爱工作的所有服务人员进行准入审查。每年开展儿童主任培训,不断提升服务技能。对新入职儿童主任由县“未保”中心负责对其开展入职教育和签定责任书。三是发挥社会组织优势。积极培育、引导儿童类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组织、法律工作机构、爱心家庭、志愿者团队等N个社会量参与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