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民政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杭75号建议的答复
  • 日期: 2020- 07- 30 11: 07
  • 来源: 办公室
  • 浏览次数:
  • 字体:[ ]

俞红、林丽琴、赵乃刚、邹先定代表:

您们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杭75号建议《关于建立志愿服务机制,共建共享和谐社区生活的建议》收悉。经与省委宣传部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建立完善志愿服务机制,充分发挥退休老年人余热,对共建共享和谐社区具有重大意义。在老龄化日趋严重和加强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各级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老年志愿服务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工作。2018年7月,我省根据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精神,修订了《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确立了精神文明指导机构统筹协调、民政部门行政管理、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方面共同支持参与的工作格局。在新的工作格局下,我省各级文明办和民政部门在推动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和社区治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培育和壮大老年志愿服务队伍。一是引导老年人成为注册志愿者。截至2019年底,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1161万人;截至2020年6月底,全省55周岁以上的注册志愿者291万,占注册志愿者总数的19.4%,占老年人口的25%。考虑到很多社区和志愿服务组织尚未开展志愿服务记录,或者未依托系统进行记录,实际参加志愿服务的老年人数量还要庞大。二是鼓励退休老年人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和组织。我省不断深化“党建+正能量”工作,大力引导广大老同志树立积极老龄化理念,做到党员身份、能力建设、作用发挥“三个不退休”,发挥好“党委政府有号召,社会群众有需求,退休干部有行动”的银色力量,助力浙江发展。通过社会组织孵化、公益创投、政府购买等多种方式,支持老年人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截至2019年底,我省在民政部门登记的以老年人为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有36家,在乡镇(街道)备案或者社区内部成立的老干部志愿服务团队4231个,吸纳老干部志愿者16万人,涌现出“老吴热线”“红日亭”“银耀之江”“和合助力团”“银尚之家”等一大批优秀老年志愿服务品牌。三是支持扎根社区成立老干部工作室。杭州“三和工作室”、建德“特爱工作室”、镇海“新三宝”服务社、长兴“梁学仁小京班工作室”、云和“老李帮帮团”等1000余个优秀老干部工作室通过发挥专业特长,开展群众服务、社区服务,成为党员群众的“连心室”,困难群众的“解困室”,志愿服务的“孵化室”,在和谐社区构建中的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搭建和拓展老年人志愿服务平台。一是大力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建设。目前全省54个试点县(市、区),一万多个志愿服务站点,构建了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四级上下联动、互通共融、灵活机动、有力有效的志愿服务运行体系,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队提供服务培训、信息交流、服务对接和组织管理等。二是探索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室(站)作用。截至2019年底,我省共有8307个社区社会工作室(站);2020年将建成300家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推动社会工作者在基层社区治理中发挥需求评估、资源链接、供需匹配、服务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推广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统筹引领和协同志愿者的服务模式,引领培育社区老年志愿服务力量,为社区治理、居民服务提供更为精准和专业化的服务。在社会工作者带领下,老年人从被服务对象主体逐步转变成为参与社区活动、提供服务的生力军。三是稳步推进完善社区硬件条件建设。2018年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完善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老旧小区设施改造;优化社区资源配置,加强城乡社区布局规划,全面解决社区工作服务用房。文件要求按照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配备城乡综合服务设施,每个社区最少不低于350平方米,辖区商业楼宇较多的社区应适当增加面积。新建社区用房规划和建设设计时应征求街道(乡镇)意见,竣工验收应有民政部门和街道(乡镇)参与,确保社区用房集中、合理、实用。按照办公区域尽量小、服务区域和居民活动区域尽量大的要求,完善社区用房功能,提倡集中办公和一室多用,提高使用效益。文件出台以来,社区配套用房在满足社区基本需求方面逐步的得到改善。

三、创新和完善老年人志愿服务机制。一是建立注册管理机制。由社区工作者、社区专业社工或者志愿服务组织等公益组织负责,为志愿者进行登记注册。志愿者注册有纸质、电子、信息系统记录三种方式;注册平台有当地开发的系统和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二是优化供需对接机制。探索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站点、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社区社会工作站点,推广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模式、菜单式志愿服务、一张服务对象清单等,做好志愿服务供需对接。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区域内智能匹配和电子派单效率,“帮帮码”“志愿汇”“衢州通”都有良好表现。三是持续开展宣传表彰。连续十年组织开展“万朵鲜花送雷锋”活动,组织宣传推选出全省最美志愿者、最美志愿服务工作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最美志愿服务村(社区)等“五个20”先进典型。杭州绿色田园志愿服务公社金德意、奉化区道德模范工作室何美蓉、龙游大妈志愿服务协会方海姣、青田县周大妈帮忙团周雪华、杭州凯乐耆助老公社、建德市老干部特爱工作室、下城区“武林大妈”、玉环市“五老”禁毒帮教服务等老年人和服务团队榜上有名。通过宣传表彰,提升了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荣誉感和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影响带动作用。四是创新激励回馈机制。嘉兴平湖市作为我省第一批志愿服务记录试点,最早于2013年建立了时间银行制度,志愿者的服务时长变成积分被存在时间银行里,可以兑换物品、购物优惠和志愿服务等。之后全省多地探索建立了时间银行制度。“志愿汇”“帮帮码”就志愿服务兑换服务都做了有成效的探索。我省和部分地区在志愿服务构建个人信用体系方面都做了探索,志愿服务记录可以转化为个人信用记录,良好志愿服务记录可以修复个人信用。待信用体系建立完善后,志愿服务记录良好的老年人在自己或者子女享受社会服务优先或优惠将有据可依。

目前,我省部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先进和志愿服务活跃的地区或社区,已经践行了各位代表的做法,充分发挥退休老年人余热助力构建和谐社区。就全省层面看,下一步,我们将吸纳各位代表的意见,聚焦退休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和治理,查找工作短板,提高针对性,在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加强宣传和引导,鼓励引导退休人员通过社区报到、响应系统招募等方式参加到社区志愿服务和社区治理当中来,进一步提升退休老年人的参与度。二是理顺社区志愿服务管理机制,探索社区工作者、专业社工、专业志愿服务工作者协同模式,促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规范有序有效专业开展,为退休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和治理提供服务保障。三是推广民政部关于志愿者注册、志愿服务记录的统一规范。以此为志愿者地域转换、时长对接、信用记录、激励兑换提供标准框架,提升退休老年人志愿服务管理的规范化。四是加快社区志愿服务智慧化、数字化发展,提升社区志愿服务智能化水平,提高区域内特别是社区志愿服务的供需对接、人员和资源匹配的精准度和时效,提升退休老年人就近发挥所长的便捷度。五是鼓励社区对社区内老年志愿服务队伍和老年志愿者的表彰和激励,增强老年人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营造良好社区志愿服务氛围。六是提炼推广优秀社区志愿服务经验,宣传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典型,助力我省积极应对老龄化,进一步提升我省社区和谐水平。


联 系 人:省民政厅社会工作和慈善事业促进处  梁萍

联系电话:0571-87053105

邮    编:310007

浙江省民政厅

2020年6月30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