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 人大代表建议
索 引 号 002482146/2020-00133 主题分类 民政、社区
发布单位 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0-07-31
文  号 3号 主题词

浙江省民政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台3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0-07-30 11:0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办公室

王文军代表、丁理法代表、张文娟代表:

你们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台3号建议《关于加强和创新治理能力,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建议》收悉,经商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经信厅等会办单位,现答复如下: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也是党的执政基础所在。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围绕社区多元共治 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主题,积极发挥政府、居民和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加强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建设,夯实现代社会治理的基层基础。截至2019年底,浙江省共有社区居民委员会4338个,村民委员会20402个。

一、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引领工程,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建立健全社区“大党委”“两委”联席会议和“五议两公开”等机制,积极推进社区党组织与村(居)委会、村(居)监委、经合社、业委会等班子成员交叉兼职。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制度,严格落实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为党员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实际困难。构建了综合信息指挥体系,各地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以基层治理四平台为重点,以综合指挥、属地管理、全科网格、机制建设为支撑,以网格员、村居干部、乡镇街道工作人员、派驻机构工作人员为依托,通过基层治理四平台进行交办处置,并及时跟踪和反馈事件处置情况。推进了派驻机构属地管理,积极推动部门人员力量下沉,增强乡镇街道的统筹协调能力,有效解决了很多以往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加强了全科网格建设。网格员在工作中主要承担政策宣传员、信息采集员、工作联络员等职责,一般事项在网格内解决,发挥作用明显。完善社区治理组织体系。各地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执行、居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居民为主体,业委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物业企业、驻区单位等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服务制度健全完善,“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城乡社区延伸,社区综合岗、流动服务站和错时上下班、代办制等普遍建立,就近就便为居民提供更加精准服务。

二是大力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2018年,我厅在诸暨召开全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规范提升工程现场会,指导推动全省各地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水平。2019年,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指导意见》。2020年,着眼于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配合省人大将出台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决定。各地重点在培育扶持社会组织、放大其作用发挥空间上发力,广泛发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公共服务供给和公共事务治理。积极搭建平台,省市县三级建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实现实体化运作,发挥各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中的需求收集、资源链接、专业指导等作用。一些地方还根据自身条件,在农村通过劳务合作社、在城市通过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来完成居民的再组织化。目前,全省现有社区社会组织超过20万个,达到每个城市社区平均拥有15个,每个农村社区平均拥有5个;枢纽型、支持型社区社会组织基本覆盖每个街道(乡镇)和城乡社区。

三是进一步激发基层自治活力。将打造“和谐自治标杆区”工作写入省委文件,各地重点在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推动社区职能归位、活力提升上着力,激发干部群众参与热情。健全完善村(居)民自治制度,村(居)务监督机制健全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有序规范,上城“湖滨晴雨”、象山“村民说事”、余杭“村务会商”、德清“乡贤参事会”、宁海县“小微权利36条”等实践有效创新,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更加充满活力。宁波市制定出台了《宁波市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修订版),进一步规范了村民代表会议的议事规则,有利于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作用,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力。各地还积极推动建立涵盖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楼道长、家庭户的居民自治组织网络,深入开展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及以居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桐乡市的“百姓议事会”,由政治上靠得住、群众中威望高、综合素质好、法律意识强的村民组成,在制定公共政策、做出重大决策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民主协商、征询民意,推动群众参与村务管理,提升了基层自治活力。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开展督促检查,加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代表评议制度、五议两公开制度等规范化建设。出台全国首个村务监督省级地方标准《村务监督工作规范》;宁波、台州及三门县开展修订《村民代表会议规范》及《村规民约》工作。

四是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各地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自觉运用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行业自律规范、组织自治规范等规则,积极引导确立共同价值观念和普遍性行为规范,不断提升治理法治化水平。全省所有的村社区均有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法律顾问,实现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指导各地坚持于法有据、巩固基层、群众需要开展减负工作,全面清理村社区机构挂牌、考核评比、达标创建等“三多”事项,建立村社区依法履行和依法协助党委、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及准入制,减轻城乡社区负担,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创造条件、腾出空间。2019年,全省共清理摘除对外挂牌(竖牌)21303块、室外标识牌     41177块、室内功能室标牌63148块、上墙制度140351块、涉村(社区)事项 8909项,整合宣传阵地14974个。各地通过建立“一约两会三团”形式,来协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转型升级,让居民在参与制定、监督“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中激发参与治理的热情,通过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的形式实现村社事务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运用志愿服务团、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的形式来为群众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便民普惠服务,自我服务体系逐步深化。

五是开展社区治理智能化试点建设。依托浙江政务网和96345便民服务平台整合共享相关资源,分别开展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打造“一窗式”的治理服务平台。各地自觉将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工具运用到社会治理中,将互联网新理念、新思维融入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等社会治理具体过程中,借助“雪亮工程”、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推进社会治理信息化、智能化。杭州市下城区依托杭州城市大脑,建设社区智治平台,整合多平台数据、构建实时动态的基础信息和资源数据库,社区可事实查询辖区实有房屋等基础数据,分析困难、残疾、老年人等重点服务对象。江干区开发了基于居民网格自治的“邻里E家”平台,形成全天候全覆盖的邻里交往空间。目前,“邻里E家”微信小程序已在江干区全域140余个社区推开,有15%的社区居民完成实名认证。滨江区拓展数字应用场景,不断深化数字赋能社会治理,推出了社区治理风险评估五色图。衢州市推出“邻礼通”用于物业费收取、物业评价、网格治理为中心的小区治理综合线上平台以及聚焦于基层社会全域微治理的温州“智慧村社通”等,搭建了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实时连线,提升了居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六是积极推进社区治理专业化。各地一方面积极推进社会治理方式方法专业化,丰富并提高风险预警防范、突发事件应对、矛盾调解处理、利益疏导调整等专业化能力;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社会治理的专业人才队伍,为社会治理专业化提供人才支撑,发挥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和服务中的专业作用。加快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积极培育扶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截至2019年底,全省有持证社会工作者6.5万名,居全国第三;有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885家,居全国第一,有5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入全国百强;有社会工作岗位2.9万个,居全国第五;2019年全省社会工作资金投入2.3亿元,居全国第八。广大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服务城乡社区困难弱势群体和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等方面发挥出了较好的专业作用。海宁市大力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增强基层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目前,社区工作者持有社会工作者证书的比例达87%。杭州市每年投入140余万元定期举办社区工作者培训班。

二、当前基层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思路

当前各地在基层治理方面总体上仍偏重于加强政府治理,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引导还有待加强,人民群众参与治理程度还不够高,多方参与、协同治理的模式有待进一步形成。缺乏自上而下有效的协调推进机制,对基层治理四平台的统筹协调力度不够大,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基层治理信息系统整合、数据共享实际效果不佳。基层治理信息集成化推进难,数据多头报送、重复劳动的问题比较突出。精细管理要求越来越高,新增纳入社区事项越来越多,社区工作者要承担政策宣传员、信息采集员、工作联络员、矛盾调解员、网格管理员、办事服务员等多重职责,削弱了对居民自治事务的指导和服务效能。社区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未能很好整合。一些地方政府治理“一元独大”现象仍较为突出,在创新上忽视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等柔性治理手段作用,在程序上忽视居民参与、基层协商的作用,给基层政府产生大量的管控成本,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工作,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的事实,以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为导向,突出强政府强社会的最优目标和政府与社会有机协同的治理方式,围绕“善治”要求,强化“共治”抓手,着力形成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为此,提出如下推进思路: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将着眼于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和社会协同功能的角度,加强基层治理体系的系统设计和统筹谋划。在党建引领方面,要按照系统设计党建与社区共治相结合的思路,深入拓展区域化党建积极推动将区域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吸纳进入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研究探索,强化党建对基层治理的引领作用。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积极顺应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发展需要,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和改进街道(乡、镇)、城乡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带动基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引导城市优质律师资源服务向基层延伸,推动律师服务主动融入村(社区),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厘定“政社关系”,助推镇街、社区服务功能归位。加快构建以乡镇街道为主导的属地化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在社会治理智能化上的深度应用。贯彻落实《关于改进和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开展“社区万能章”专项治理工作,梳理出具目录清单,建立规范与准入机制,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持续推进“基层减负20条”“基层减负40条”的落实,各部门将研究出台县级职能部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权责清单或事项清单,增强面向基层尤其是社区面向居民的治理和服务能力。

三是强化多方协同治理,提升基层治理和服务能力。完善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专业服务机构和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多元合作,融合社区组织、社区居民、驻社区单位、物业企业的治理功能。推动基层政府厘清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清单,探索设立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考核机制,提升政府部门动员社会组织、组织社会组织、凝聚社会组织的能力。推动省人大出台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决定,抓好落实,充分发挥枢纽型、支持性社会组织的作用,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加强对公益创投和购买服务的数字化管理。今年,全省以公益创投方式资助社会组织开展公益项目不少于500家。结合社会组织负责人和领军人物培训,在全省打造100家品牌社会组织和200名领军人物,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积极壮大专业社会工作力量,开展社区、养老、社会救助等社会工作重点领域的研究与服务。推动城乡社区加大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力度,开展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为社区困难弱势群体提供社会工作服务。 2020年至少建成300个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推动各地加大财政资金和福彩公益金用于支持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力度,拓宽社会筹资渠道,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以服务项目和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支持社会工作发展。

感谢你们对社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


联 系 人: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处 朱凌云

联系电话:0571-87050297(兼传真)

邮    编:310007 

浙江省民政厅

2020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