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市县动态

认真念好“三字经” 数字赋能“暖民心”萧山区高效推进“民生直达”平台建设

发布日期:2020-12-22 10:1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办公室

萧山区不断做深做实民生服务,千方百计提升群众幸福感指数。今年以来,按照杭州市统一部署,全力以赴做好“民生直达”平台建设,以“一个不少、一天不差”为目标,打通民生兑付“最后一道关”,使各类民生资金从区级层面直达至群众个人。自11月30日正式启动此项工作以来,萧山区强化统筹协调,倒排工作时间,截至目前,已上线各类民生政策29条,兑付5万余人次,兑付资金1800余万元。

一、注重一个“备”字,做到思路清责任明

一是明确工作机制。参照杭州市专班运行模式,由区分管领导挂帅,民政和数据管理部门分别牵头负责业务和技术协调,退役军人事务、人社、医保、农业农村、总工会、残联等多部门联动,协力推进,实行专人专责,狠抓落实。二是加强工作交流。加强与市级层面的沟通交流与业务对接,及时掌握相关政策要求,做到信息互通、上下联动,确保顺利有序推进,得到市政府工作专班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11月30日萧山区赴云栖小镇与杭州市政府工作专班进行对接,现场学习系统开发、运作模式、操作流程等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理清工作总体思路,明确工作目标与要求,为后续工作做好充分准备。三是强化工作协调。萧山区多次召开“民生直达”专题推进会,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工作职责和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好专班作用,有效打通信息阻隔,以最快速度落实平台建设相关工作,政策梳理、帐户开设、支付需求、业务操作等各项工作推进有力,从正式启动到第一笔资金兑付,仅经历7个工作日。

二、突出一个“顺”字,做到基础实流程优。

一是夯实基础建设。按照“应上尽上、能上尽上”的要求和“涉及面广的先上、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紧抓政策梳理和上线,目前萧山区共梳理各类民生政策61项,涉及11个部门,预计全年可惠及群众200余万人次,兑付资金规模可达10亿元以上。除已上线的29项政策外,其余政策待市政府工作专班综合评估后也将陆续上线,丰富和完善“民生直达”平台内容,给群众带去看得见的便利。二是实现流程再造。对大病救助、高龄津贴发放等各类民生事项,以及申请、审核、上报、核定、发放等办事全流程进行重新梳理与改造优化。以“定期自动、直达发放”代替了以往“自上而下、各自为战”的政策兑付模式,相关资金不再需要层层划拨、层层核对,不仅方便了群众,降低了资金使用风险,还减轻了基层负担。从己上线的29项政策初步统计,可减少资料提供100余次份,压缩平均办理时间5天以上。三是强化数据协同。平台集成了省大救助、人口等相关部门的民生类审批数据,通过建立民生数据“总仓库”,实现兑付政策事项的智能比对,尽最大可能实现跨部门政策兑付“零审批、零材料、零等待、零人工”,解决以往漏补、错补、多头补、重复补等问题,实现“智治、智管、智服”。

三、追求一个“好”字,做到无差错高效率。

一是做到主动服务。依托“城市大脑”和云计算,自动匹配,查找服务对象,群众足不出户便能享受政策红利,减少以往不申请便享受不到政策的弊端,从以往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填补了以往政策覆盖"漏洞",以政府的“用心”换取群众的“顺心”。二是确保准确无误。资金发放容不得半点马虎、经不起半点差错。各相关部门严格把关政策受益群体,对兑付对象的身份、所在村社、银行账号等相关信息进行认真审核,确保准确无误,切实做到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实现资金兑付“零差错”。三是力求及时高效。低保金、临时救助金、困境儿童生活费、高龄津贴、残疾人津贴等民生经费是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资金,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民生直达”平台上线后,减少一部分资金发放的中间环节,使资金直达到群众,发放更快捷、更高效。

下一步,萧山区将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争取有更多政策上线、更多人次享受、更多资金发放,落实落细每项工作,加大数据协同力度,使各项民生资金更加高效、快捷、精准地“一键直达”群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认真念好“三字经” 数字赋能“暖民心”萧山区高效推进“民生直达”平台建设
发布时间:2020-12-22

萧山区不断做深做实民生服务,千方百计提升群众幸福感指数。今年以来,按照杭州市统一部署,全力以赴做好“民生直达”平台建设,以“一个不少、一天不差”为目标,打通民生兑付“最后一道关”,使各类民生资金从区级层面直达至群众个人。自11月30日正式启动此项工作以来,萧山区强化统筹协调,倒排工作时间,截至目前,已上线各类民生政策29条,兑付5万余人次,兑付资金1800余万元。

一、注重一个“备”字,做到思路清责任明

一是明确工作机制。参照杭州市专班运行模式,由区分管领导挂帅,民政和数据管理部门分别牵头负责业务和技术协调,退役军人事务、人社、医保、农业农村、总工会、残联等多部门联动,协力推进,实行专人专责,狠抓落实。二是加强工作交流。加强与市级层面的沟通交流与业务对接,及时掌握相关政策要求,做到信息互通、上下联动,确保顺利有序推进,得到市政府工作专班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11月30日萧山区赴云栖小镇与杭州市政府工作专班进行对接,现场学习系统开发、运作模式、操作流程等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理清工作总体思路,明确工作目标与要求,为后续工作做好充分准备。三是强化工作协调。萧山区多次召开“民生直达”专题推进会,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工作职责和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好专班作用,有效打通信息阻隔,以最快速度落实平台建设相关工作,政策梳理、帐户开设、支付需求、业务操作等各项工作推进有力,从正式启动到第一笔资金兑付,仅经历7个工作日。

二、突出一个“顺”字,做到基础实流程优。

一是夯实基础建设。按照“应上尽上、能上尽上”的要求和“涉及面广的先上、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紧抓政策梳理和上线,目前萧山区共梳理各类民生政策61项,涉及11个部门,预计全年可惠及群众200余万人次,兑付资金规模可达10亿元以上。除已上线的29项政策外,其余政策待市政府工作专班综合评估后也将陆续上线,丰富和完善“民生直达”平台内容,给群众带去看得见的便利。二是实现流程再造。对大病救助、高龄津贴发放等各类民生事项,以及申请、审核、上报、核定、发放等办事全流程进行重新梳理与改造优化。以“定期自动、直达发放”代替了以往“自上而下、各自为战”的政策兑付模式,相关资金不再需要层层划拨、层层核对,不仅方便了群众,降低了资金使用风险,还减轻了基层负担。从己上线的29项政策初步统计,可减少资料提供100余次份,压缩平均办理时间5天以上。三是强化数据协同。平台集成了省大救助、人口等相关部门的民生类审批数据,通过建立民生数据“总仓库”,实现兑付政策事项的智能比对,尽最大可能实现跨部门政策兑付“零审批、零材料、零等待、零人工”,解决以往漏补、错补、多头补、重复补等问题,实现“智治、智管、智服”。

三、追求一个“好”字,做到无差错高效率。

一是做到主动服务。依托“城市大脑”和云计算,自动匹配,查找服务对象,群众足不出户便能享受政策红利,减少以往不申请便享受不到政策的弊端,从以往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填补了以往政策覆盖"漏洞",以政府的“用心”换取群众的“顺心”。二是确保准确无误。资金发放容不得半点马虎、经不起半点差错。各相关部门严格把关政策受益群体,对兑付对象的身份、所在村社、银行账号等相关信息进行认真审核,确保准确无误,切实做到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实现资金兑付“零差错”。三是力求及时高效。低保金、临时救助金、困境儿童生活费、高龄津贴、残疾人津贴等民生经费是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资金,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民生直达”平台上线后,减少一部分资金发放的中间环节,使资金直达到群众,发放更快捷、更高效。

下一步,萧山区将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争取有更多政策上线、更多人次享受、更多资金发放,落实落细每项工作,加大数据协同力度,使各项民生资金更加高效、快捷、精准地“一键直达”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