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通过党建引领、政策扶持、培育孵化等途径,不断发展壮大社会组织。截至目前,全市有登记的社会组织4599家,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近2万家,达到平均每个城市社区拥有社会组织26个、农村13.5个。这些社会组织涵盖了经济、教育、体育、文化、卫生、社会服务等各行各业。在当前社会矛盾多发时期,各类公益性和专业性社会组织主动发挥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等角色,积极助推矛盾调解和社会和谐。据统计,全市已有22家社会组织进驻各级设社会矛盾调解中心,120余位专业社会工作者参与基层矛盾调解中,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发展。
一、深入社区网格,运用协商自治调解多元利益
社区是利益多元化交织的场所,各类矛盾容易在这里积累和发展。我们在大力培育发展社区自治组织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深入网格、发挥优势,协助社区开展矛盾源头防范和化解服务。
一是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大力推进“一约”(村规民约)、“两会”(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三团”(百姓参政团、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等自治载体建设,调动居民群众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合理表达诉求、协商解决问题。同时通过政策、资金、项目、场地等扶持,引入和培育各类社区社会组织,在促进社区服务、活跃社区文化、完善“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社区参与式自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平湖市在社区层面全面建立红色物业议事厅,完善了由居委会、业委会、社会组织、物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议事机制,已协调解决各类小区问题132个,有效化解矛盾纠纷35起。
二是打造特色调解品牌。在全市村(社区)“一约两会三团”载体全覆盖的基础上,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培育品牌调解室,从挖掘队伍优势、强化规范运行入手,注重发挥社区退休政法干警、机关干部、教师等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了一批社区“和事佬”、“老娘舅”等品牌。如南湖区的以调解婚姻家庭纠纷专长的“朱大姐工作室”、以调解交通事故纠纷专长的“陈可兴工作室”,秀洲区的婚姻家庭辅导“徐永芬工作室”等。
三是推进社会组织“进网格送服务”。积极落实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工作机制,在全市部署开展社会组织“进网格送服务”活动,动员社会组织发挥优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通过结对社区深入开展各类为老助老、扶贫帮困、邻里关爱、互帮互助等公益服务活动,帮助协调社区多元利益主体关系,推进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700余家社会组织参与“进网格送服务”活动,社区网格覆盖率超过70%。
二、聚焦特定群体,运用关爱帮扶解决个性难题
社会组织是承接政府、市场、公民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可以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我市社会组织围绕行业自律和特殊群体帮扶,帮助协调关系、缓和矛盾,解决个性难题。
一是畅通诉求表达。在特殊群体的服务和矛盾调解中,社会组织以第三方的角色介入,能平等地与服务对象进行交流沟通,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使其主动表达诉求,有效减少非理性行为的发生。各类行业协会和专业性社会组织通过章程规范行业服务行为,利用自治力量解决行业间、专业内的矛盾纠纷,对外形成有组织、有秩序的利益表达,推进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协调对话。
二是提供情感支持。特殊困难群体往往更容易受到社会矛盾与问题的冲击,社会组织特别是专业社工机构重点关注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以“助人自助”理念,积极运用社会工作和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广泛开展服务,如针对社区矫正人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等项目;以个案咨询和辅导的方式对艾滋病患者、涉毒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市阳光家庭事务所承接市12338婚姻家庭服务热线,24小时在线提供精神慰藉、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服务。
三是参与专业化解。通过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服务,探索在信访领域引入社会工作队伍,建立信访社工新机制,以柔性方式帮助信访人解决实际问题。如海盐县组建了“社工+信访”队伍,每个重点人员固定1-2名社工配合基层人员开展工作,其中蒲公英社工运用“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环境适应”等理论,开展三峡移民个案服务12次、主题活动6次,疏导了三峡移民的不良情绪,并成功化解2例信访问题。
三、驻点特定场所,通过调解服务化解个案纠纷
目前我市社会组织提供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已涵盖养老、救助、医务、教育、司法矫治、优抚、禁毒、信访等十多个领域,在社会福利机构、学校、医院、矛盾调解中心、婚姻登记处等场所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试点医院社会工作。针对近年来医患矛盾多发的情况,在医院内试点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通过设立医院社工部或派驻专业社工人员等方式,协助患者和家属处理因疾病带来的家庭、情绪、经济及其他适应问题,增强患者和家属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减少因医疗带来的矛盾和纠纷。今年开始,我市正式开展医务社工试点,并通过实践研究起草《医务社会工作基本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推动医务社工规范化实施。
二是驻点矛盾调解中心。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的社工机构进驻到各地的矛盾调解中心,以驻场接待、预约服务、深入走访等形式,与人民调解员、律师、社区法官等组成调解队伍开展矛盾调解工作。据统计,全市已有22家社会组织进驻各级矛盾调解中心,南湖区老娘舅协会自去年9月入驻以来已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4件。
三是助力婚姻关系调解。在婚姻登记工作中创新引入婚姻家庭辅导项目,以心理辅导方式助推家庭和谐。全市7家县级婚姻登记机机构全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常态化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力量,开展婚前辅导、婚姻关系辅导、家庭关系辅导、离婚调试辅导等心理服务。2019年调解成功率达47.79%,我市离婚率为浙江省最低。
社会组织具有自治性、组织性、公益性、专业性等特点,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器,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购买服务工作,特别是推动各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矛盾纠纷调解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的形式和方法,增强社会组织参与矛盾调解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