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
管理“扁平化”
龙港市不设乡镇、街道,将合理划分为9个片区,各片区设立非独立法人、无固定编制的“一委一中心”作为基层治理平台,减少行政层级。
“一委”即片区党工委,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实施对所在片区干部的管理考核,强化党的领导一切的掌控力;
“一中心”即基层治理中心,设置基层党建、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事务、其他事项等“4+X”工作模块,实行经济建设职能上移,社会管理职能下沉,确保能够把基层事务管得更好。
No.3
行政“低成本”
龙港撤镇设市,将做到“三个不”,即不违规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不增加党政机关行政编制、不增加“三公”经费。
在机构优化和管理体制调整后,龙港市与同等人口规模的县相比,编制总量压缩了40%以上,有效降低了人员经费和行政成本。同时,为确保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不降低,将通过创新岗位设置和编制改革,实行条块结合、职能融合”“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体制机制,全力保障基层治理得到充足的人员力量支撑。
No.4
治理“高效率”
龙港将全面启动“智慧龙港”建设,以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理顺行政流程,把政府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延伸至基层治理平台和村居,加快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能化解”。
同时,将强化村居自治,创造性发挥村(居)民委员会的自治作用,通过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培育壮大社会组织,打造社工人才队伍,建立片区、村居、网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联动机制,着力提高基层便民服务水平。
背
景
党中央国务院: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培育发展一批中小城市,将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置为市”。
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龙港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改革的试验田。龙港因改革而生、伴改革而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坚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作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自1984年建镇以来,龙港历经从小渔村到农民城、从农民城到小城市培育、从小城市培育到撤镇设市三次改革的历史性跨越。35年来,龙港面积从5.2平方公里扩大至183.99平方公里,人口从5000多激增至38.2万,下辖73个行政村30个社区。2018年,龙港地区生产总值299.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86万元,城镇化率达63.2%。
龙港在经济社会发展、行政体制改革、城市治理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就,她是温州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样本。
试
点
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
龙港经验在全国推广
龙港撤镇设市得益于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有力推进。2014年12月,龙港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在试点过程中,龙港坚持“简政放权、精简高效,综合配套、循序渐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将41个镇级机构整合为15个大部门,承接1575项苍南县下放的县级权限事项,基本具备县级管理能力。通过4年多努力,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大部门制改革和县级权限下放的经验做法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全国复制推广。
龙港的试点实践,为丰富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系探索了新路径,为深化全国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新方法,为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积累了新经验,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全新探索。
过
程
各方关爱支持促成改革“花落”温州
龙港的撤镇设市始终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各部委的关心关怀、大力支持。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温州市于2018年5月正式启动撤镇设市申报工作;9月浙江省政府向国务院提交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