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市县动态

推进身后“一件事”改革,这些地方在探索

发布日期:2019-10-17 09:5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最多跑一次

身后“一件事”是公民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的组成部分。今年以来,为切实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扩面,有效破解逝者“身后事”办理手续多、材料多、多处跑、程序繁等问题,全省各地积极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身后“一件事”联办模式,让“伤心事”宽心办、贴心办。

4月12日,《领跑者》第二十期刊登了《宁海县群众身后事“一事联办”“一次不用跑”》。宁海县大力探索群众身后事“一件事”“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材料,推进信息共享,群众只需拨打“12345”政务热线告知亲属死亡信息,即可着手安排殡仪馆火化事宜,其余环节均由相关部门代跑和数据代跑,全流程办理从“至少跑五次”变为“一次不用跑”。

除“领跑者”以外,金华、舟山两地结合当地实际,也进行了探索实践。

金华市

探索身后“一件事”部门联办平台2.0

金华市在义乌市试点基础上,通过建立联办平台、设立统一受理电话和“一站式”受理窗口,探索流程整合优化、信息共享互认、服务规范高效,身后“一件事”办理全域“零跑腿”。

一、事项全领域梳理

对民政、人社、医保、自然资源等政府部门涉及逝者“身后事”办理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出具、户籍注销、养老保险等近20项关联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形成了"一揽子解决的逝者身后“一件事”办理事项清单。

对民政、公安、卫健、人社、医保、司法、银保监分局及金融办等政府和非政府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全面梳理,明确逝者“身后事”工作链条中涉及各项业务的归口管理责任。

及时总结义乌市及其它地区经验做法,对逝者“身后事”过程中已经出现或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梳理汇总,形成“问题清单”,并制定应急预案。

二、办事全流程简化

在全市各殡仪馆设立“一窗受理、部门联办”窗口,由相关职能部门采取授权殡仪馆接受材料、部门后台协同办理的方式,并把8890便民服务热线作为托底受理电话,“一站式”办理逝者“身后事”关联事项。比如,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改革前,居民在家中死亡的,家(亲)属需前往村(社)开具相关证明后再到属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报人员死亡信息并开具。改革后,只需拨打属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值班电话或8890便民服务热线中任何一个电话,卫健部门工作人员就会核实并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制定《死亡关联事项联办申报单》,建立统一的标准化办事流程,按照信息集成共享的要求,对逝者身份证、户籍地址等基础信息进行统一采集推送。比如,家(亲)属办理逝者“身后事”关联事项,改革前,需前往多部门重复多头递交10余项材料、填写10余张表单。改革后,家(亲)属只需在殡仪馆“联办窗口”提供的联办申报单上所列项目进行简单打“√”即可。

通过在全市建立逝者“身后事”关联事项“联办平台”,各县(市)搭建备用服务器,殡仪馆在自用系统增加服务模块方式,将公安、卫健等政府部门以及银行等非政府部门与“联办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形成“身后事”办理全链条“闭环”状态。相关部门办理逝者“身后事”所需材料,均可在“联办平台”进行实时抓取。比如,办理逝者户籍注销、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个账退发及丧葬抚恤金发放等,只要通过联办平台申请,就能实行网上流转、即时审核、限时办结,在规定期限内直接邮寄到家或汇入指定账户。

三、工作全方位保障

建立健全定期沟通协调和应急处理机制。通过建立工作钉钉群以及召开周、月例会制度等方式,及时协调解决改革推进中的矛盾和问题。

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培训机制,采用集中轮训或点对点培训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建立市级统一督查考核机制,定期对相关部门履职、尽责情况开展专项督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各地各部门年度全面深化改革绩效评价。

 

舟山市

探索百姓身后“一件事”全域覆盖

今年5月,舟山启动身后事联办工作,民政联手公安、民政、社保、医保等11个部门共梳理整合26个身后事事项,涉及补助发放、账户资金提取、身份注销和待遇停发等五大类。

8月10日起,舟山市的逝者家属办理诸多身后事,无需持各类证件多次跑腿,只要拨打舟山民政综合服务热线电话“96345”,就可联办涉及身后事的26个事项。

一、死亡证明电子化,启用身后事联办平台

市民办理身后事,最多曾要跑8个部门。舟山市身后事联办服务平台启用后,探索身后事数字化全域联办。智能化平台纳入身后事办理相关证明材料,通过平台信息共享、多部门联办,探索“一个电话”“少跑腿”。

平台应用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相关工作人员达650多人,是舟山市参与审批服务人数最多的联办事项。

二、平台办理流程是怎样的?

以在医疗机构外死亡为例,逝者家属拨打“96345”热线,告知接线员逝者的姓名、户籍地等信息。平台以“钉钉”短信方式通知逝者所在地卫生院和村(居)代办员。

代办员在24小时内(预计火化日期前)入户服务,填写联办单拍照上传至平台,并录入相关需求信息。卫生院派医务人员核实并上传电子《死亡证明》到平台(本岛或连岛24小时,外岛48小时,预计火化日期前),形成电子证照。 

公安、社保、医保等相关部门通过抓取死亡等相关信息,及时完成户口注销、待遇停发等手续,并将相关补助统一发放到逝者银行卡。各部门完成手续后,将信息反馈到平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推进身后“一件事”改革,这些地方在探索
发布时间:2019-10-17

身后“一件事”是公民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的组成部分。今年以来,为切实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扩面,有效破解逝者“身后事”办理手续多、材料多、多处跑、程序繁等问题,全省各地积极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身后“一件事”联办模式,让“伤心事”宽心办、贴心办。

4月12日,《领跑者》第二十期刊登了《宁海县群众身后事“一事联办”“一次不用跑”》。宁海县大力探索群众身后事“一件事”“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材料,推进信息共享,群众只需拨打“12345”政务热线告知亲属死亡信息,即可着手安排殡仪馆火化事宜,其余环节均由相关部门代跑和数据代跑,全流程办理从“至少跑五次”变为“一次不用跑”。

除“领跑者”以外,金华、舟山两地结合当地实际,也进行了探索实践。

金华市

探索身后“一件事”部门联办平台2.0

金华市在义乌市试点基础上,通过建立联办平台、设立统一受理电话和“一站式”受理窗口,探索流程整合优化、信息共享互认、服务规范高效,身后“一件事”办理全域“零跑腿”。

一、事项全领域梳理

对民政、人社、医保、自然资源等政府部门涉及逝者“身后事”办理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出具、户籍注销、养老保险等近20项关联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形成了"一揽子解决的逝者身后“一件事”办理事项清单。

对民政、公安、卫健、人社、医保、司法、银保监分局及金融办等政府和非政府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全面梳理,明确逝者“身后事”工作链条中涉及各项业务的归口管理责任。

及时总结义乌市及其它地区经验做法,对逝者“身后事”过程中已经出现或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梳理汇总,形成“问题清单”,并制定应急预案。

二、办事全流程简化

在全市各殡仪馆设立“一窗受理、部门联办”窗口,由相关职能部门采取授权殡仪馆接受材料、部门后台协同办理的方式,并把8890便民服务热线作为托底受理电话,“一站式”办理逝者“身后事”关联事项。比如,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改革前,居民在家中死亡的,家(亲)属需前往村(社)开具相关证明后再到属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报人员死亡信息并开具。改革后,只需拨打属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值班电话或8890便民服务热线中任何一个电话,卫健部门工作人员就会核实并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制定《死亡关联事项联办申报单》,建立统一的标准化办事流程,按照信息集成共享的要求,对逝者身份证、户籍地址等基础信息进行统一采集推送。比如,家(亲)属办理逝者“身后事”关联事项,改革前,需前往多部门重复多头递交10余项材料、填写10余张表单。改革后,家(亲)属只需在殡仪馆“联办窗口”提供的联办申报单上所列项目进行简单打“√”即可。

通过在全市建立逝者“身后事”关联事项“联办平台”,各县(市)搭建备用服务器,殡仪馆在自用系统增加服务模块方式,将公安、卫健等政府部门以及银行等非政府部门与“联办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形成“身后事”办理全链条“闭环”状态。相关部门办理逝者“身后事”所需材料,均可在“联办平台”进行实时抓取。比如,办理逝者户籍注销、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个账退发及丧葬抚恤金发放等,只要通过联办平台申请,就能实行网上流转、即时审核、限时办结,在规定期限内直接邮寄到家或汇入指定账户。

三、工作全方位保障

建立健全定期沟通协调和应急处理机制。通过建立工作钉钉群以及召开周、月例会制度等方式,及时协调解决改革推进中的矛盾和问题。

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培训机制,采用集中轮训或点对点培训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建立市级统一督查考核机制,定期对相关部门履职、尽责情况开展专项督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各地各部门年度全面深化改革绩效评价。

 

舟山市

探索百姓身后“一件事”全域覆盖

今年5月,舟山启动身后事联办工作,民政联手公安、民政、社保、医保等11个部门共梳理整合26个身后事事项,涉及补助发放、账户资金提取、身份注销和待遇停发等五大类。

8月10日起,舟山市的逝者家属办理诸多身后事,无需持各类证件多次跑腿,只要拨打舟山民政综合服务热线电话“96345”,就可联办涉及身后事的26个事项。

一、死亡证明电子化,启用身后事联办平台

市民办理身后事,最多曾要跑8个部门。舟山市身后事联办服务平台启用后,探索身后事数字化全域联办。智能化平台纳入身后事办理相关证明材料,通过平台信息共享、多部门联办,探索“一个电话”“少跑腿”。

平台应用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相关工作人员达650多人,是舟山市参与审批服务人数最多的联办事项。

二、平台办理流程是怎样的?

以在医疗机构外死亡为例,逝者家属拨打“96345”热线,告知接线员逝者的姓名、户籍地等信息。平台以“钉钉”短信方式通知逝者所在地卫生院和村(居)代办员。

代办员在24小时内(预计火化日期前)入户服务,填写联办单拍照上传至平台,并录入相关需求信息。卫生院派医务人员核实并上传电子《死亡证明》到平台(本岛或连岛24小时,外岛48小时,预计火化日期前),形成电子证照。 

公安、社保、医保等相关部门通过抓取死亡等相关信息,及时完成户口注销、待遇停发等手续,并将相关补助统一发放到逝者银行卡。各部门完成手续后,将信息反馈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