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围绕加强自然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应急快速反应能力建设等为重点,不断完善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普遍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全面提升。其主要做法:
一、高标准,构建防灾减灾工作布防体系
一是健全管理机制。建立由政府分管副县长为主任,多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减灾委员会,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制定下发了《洞头县防灾减灾行动方案》,对2015之前的工作目标及主要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印发《洞头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了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
二是注重阵地建设。联同住建、国土、农林水利局等部门对全县避灾安置场所进行现场勘察,新增避灾安置场所24所,取消避灾安置场所13所,率全市之先出台了《洞头县自然灾害集中转移安置管理办法》,目前,全县共有避灾安置场所72所,建筑面积72038平方米,可容纳避灾人员8762人,并已完成全部安置点的指示牌设置工作。
三是落实救灾贮备。切实加强县救灾物资储备工作,目前,县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已储备毛巾被200件,草席2000件,手提应急灯230个等救灾物资。同时以创建减灾示范社区工作抓手,对基层社区的防灾减灾能力进行考核评估,我县现有国家级减灾示范社区3个,省级减灾示范社区2个,有效的促进了基层社区防灾减灾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广覆盖,构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体系
一是部门联动宣传。精心打造防灾减灾宣传咨询广场,民政、科技、气象等部门在县府小广场联合举办防灾减灾宣传咨询活动。突出防震减灾,通过短信、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普发防震减灾宣传短信3800条,分发印有防震减灾知识小扇子1000把,赠送防震减灾宣传手册1500本,赠送《中小学生防震避险教育读本》1800册。
二是平台推动宣传。充分发挥电视、政府网站、新闻网络等媒体作用,借助微信平台,利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方式发布防空防灾知识、灾害情况预警、最新工作动态等信息,同时借助学校平台,开展校园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围绕“防灾减灾”主题,通过出班级专题黑板报、校园橱窗、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推动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
三是排查助动宣传。开展汛前防汛安全大排查,重点检查水利工程安全、海上安全避风、地质灾害隐患防治等,落实应急抢险队伍13支共500余人以及各类防汛物资、设备,对21处防汛安全隐患开展督查并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抓好整改,对全县30座水库山塘、11条围塘、7个城镇防洪区,93个村居(社区)的防汛责任人名单进行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三、重实效,构建防灾减灾全民参与体系
一是部门协作勤。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共同发展”的原则,扎实推进民政与气象、人防、水利等部门合作,实现各部门之间在信息资源、信息平台等软硬件资源上的共建共享。每年组织街道(乡镇)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去年来共开展县级层面的应急演练 次。
二是业务培训精。组织乡镇、街道、社区灾害信息员技能培训,形成规模适度、机构合理、管理规范的灾害信息员职业队伍体系,实现村村都有灾害信息员,今年来共组织15人参加灾害信息员培训,同时积极探索灾害信息员报酬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补助办法,支付村级低保(灾害)信息员报酬共3.36万元。
三是资金保障实。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原则,进一步健全救灾资金保障机制。去年,受“菲特”等台风影响,全县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9330万元,转移安置人口1.8人次,受伤2 人、死亡2人。发放救灾资金75万元,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理赔2人20万元,受灾群众灾后基本生活得到及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