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市县动态

洞头县打造海岛“微慈善”发挥慈善微力量

发布日期:2015-03-26 00:0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省民政厅

    近年来,洞头县重视慈善事业发展,创新慈善传递形式,构建基层慈善网络,充分发挥了慈善资金的“微力量”,慈善组织的“微动力”,全力打造海岛“微慈善”品牌,“慈善星火”渐成“燎原”之势。目前,该县有慈善冠名基金3个,基层慈善分会3个,参与慈善服务记录1800余人,服务时长达9605小时,切实发挥了“微慈善大爱心”的作用。特别是圆梦民生“微心愿”活动在温州网现场直播,在浙江日报、温州日报、温州新闻联播等多家主流媒体长篇报道。其主要做法:
    一、打造 “微组织”,壮大慈善力量
    一是发展慈善社会组织。以全国志愿服务记录试点为契机,投入200万元成立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积极推进慈善组织建设;目前,已有海霞妈妈、“好厝边”等知名的慈善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爱心驿站4家,全县共有1800余人参与服务记录,记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62次,累计服务时长达9605小时,搭建起政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民爱心奉献的平台。
    二是健全慈善分会机构。强化慈善组织网络建设,逐步构建“以县慈善总会为依托,街道(乡镇)分会为骨干,村居慈善工作站为基础”,形成全县联动、上下衔接、左右协调、覆盖城乡的慈善组织网络。现已建立北岙街道、东屏街道、元觉街道等3个慈善分会。
    三是建立慈善冠名基金。积极为本地企业和洞头在外企业及外地创业人士搭桥牵线,陆续建立微基金、慈善爱心基金等项目,其中万向集团的“万向慈善基金”从2008年开始在该县设立资助点,至今已捐赠资金60.42万元,资助362人次。同时,今年相继建立了“金源化工爱心互助基金”、快乐之本的“快乐基金”、“洞头农信·最美洞头人”公益基金等3个慈善冠名基金。
    二、开展“微活动”,发挥慈善能量
    一是拓宽慈善募捐渠道。做好“慈善一日捐”、“慈善晚宴”等专题募捐活动,开展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慈善救助、社会公益活动。自2001年10月成立县慈善总会筹备委员会以来,共收入3786万元,基本建立慈善救助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整体救助合力。
    二是启动公益理念活动。创新性的引进香港“卖旗”理念,通过启动“快乐小天使”亲子义工项目,活动所募集资金全部进入慈善总会“快乐基金”项目专户,探索建立公益活动长效机制。目前,共有快乐小天使亲子义工队6支,开展“卖旗”活动8场。
    三是打响慈善救助品牌。做好“金秋助学”、“慈善助医”“慈善助老”、“爱心食堂”等慈善救助项目。目前共募集善款166.4万元,发放救助资金116万元,受益群众691人次。
    三、传递“微文化”,提升慈善质量
    一是加大慈善宣传力度。通过洞头新闻中心的平台,开设洞头慈善网,广泛宣传洞头慈善事业的发展,鼓励群众和企业主动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每年总结表彰和宣传慈善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提高公众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的意识和信心。
    二是加强慈善平台建设。依托各街道(乡镇)、村居文化礼堂活动阵地,搭建“善”礼堂、“善”讲堂、“善”食堂、“善”医堂、“善”茶堂等“善”文化平台。结合“春泥计划”、“家庭学校”、“社区学校”等平台,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慈善精神,去年以来开展各类“最美人物”宣讲活动36场,参加的未成年人达3000余人次,
    三是突出慈善资金监管。完善各项公开机制,健全慈善救助程序,严格按照程序,定期向社会尤其是捐助者公布善款使用情况,确保捐助者的知情权。将每季度的救助情况及年度审计结果进行登报公示,增强慈善的透明度和公信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洞头县打造海岛“微慈善”发挥慈善微力量
发布时间:2015-03-26

    近年来,洞头县重视慈善事业发展,创新慈善传递形式,构建基层慈善网络,充分发挥了慈善资金的“微力量”,慈善组织的“微动力”,全力打造海岛“微慈善”品牌,“慈善星火”渐成“燎原”之势。目前,该县有慈善冠名基金3个,基层慈善分会3个,参与慈善服务记录1800余人,服务时长达9605小时,切实发挥了“微慈善大爱心”的作用。特别是圆梦民生“微心愿”活动在温州网现场直播,在浙江日报、温州日报、温州新闻联播等多家主流媒体长篇报道。其主要做法:
    一、打造 “微组织”,壮大慈善力量
    一是发展慈善社会组织。以全国志愿服务记录试点为契机,投入200万元成立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积极推进慈善组织建设;目前,已有海霞妈妈、“好厝边”等知名的慈善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爱心驿站4家,全县共有1800余人参与服务记录,记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62次,累计服务时长达9605小时,搭建起政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民爱心奉献的平台。
    二是健全慈善分会机构。强化慈善组织网络建设,逐步构建“以县慈善总会为依托,街道(乡镇)分会为骨干,村居慈善工作站为基础”,形成全县联动、上下衔接、左右协调、覆盖城乡的慈善组织网络。现已建立北岙街道、东屏街道、元觉街道等3个慈善分会。
    三是建立慈善冠名基金。积极为本地企业和洞头在外企业及外地创业人士搭桥牵线,陆续建立微基金、慈善爱心基金等项目,其中万向集团的“万向慈善基金”从2008年开始在该县设立资助点,至今已捐赠资金60.42万元,资助362人次。同时,今年相继建立了“金源化工爱心互助基金”、快乐之本的“快乐基金”、“洞头农信·最美洞头人”公益基金等3个慈善冠名基金。
    二、开展“微活动”,发挥慈善能量
    一是拓宽慈善募捐渠道。做好“慈善一日捐”、“慈善晚宴”等专题募捐活动,开展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慈善救助、社会公益活动。自2001年10月成立县慈善总会筹备委员会以来,共收入3786万元,基本建立慈善救助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整体救助合力。
    二是启动公益理念活动。创新性的引进香港“卖旗”理念,通过启动“快乐小天使”亲子义工项目,活动所募集资金全部进入慈善总会“快乐基金”项目专户,探索建立公益活动长效机制。目前,共有快乐小天使亲子义工队6支,开展“卖旗”活动8场。
    三是打响慈善救助品牌。做好“金秋助学”、“慈善助医”“慈善助老”、“爱心食堂”等慈善救助项目。目前共募集善款166.4万元,发放救助资金116万元,受益群众691人次。
    三、传递“微文化”,提升慈善质量
    一是加大慈善宣传力度。通过洞头新闻中心的平台,开设洞头慈善网,广泛宣传洞头慈善事业的发展,鼓励群众和企业主动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每年总结表彰和宣传慈善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提高公众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的意识和信心。
    二是加强慈善平台建设。依托各街道(乡镇)、村居文化礼堂活动阵地,搭建“善”礼堂、“善”讲堂、“善”食堂、“善”医堂、“善”茶堂等“善”文化平台。结合“春泥计划”、“家庭学校”、“社区学校”等平台,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慈善精神,去年以来开展各类“最美人物”宣讲活动36场,参加的未成年人达3000余人次,
    三是突出慈善资金监管。完善各项公开机制,健全慈善救助程序,严格按照程序,定期向社会尤其是捐助者公布善款使用情况,确保捐助者的知情权。将每季度的救助情况及年度审计结果进行登报公示,增强慈善的透明度和公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