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市县动态

宁海县创新打造“文化养老”新模式

发布日期:2015-02-26 00:0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浙江省民政厅

    为提升乡村老年人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要,宁海县依托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优势、地方文化资源、中国旅游日发祥地旅游资源等优势,打造“文化养老”与生态养老与旅游产业等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更高层次的提升农村老年人“文化养老”水平。同时,积极发挥“文化养老”滋补农村的功能,推动宁海旅游养老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目前,该县已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已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中国传统村落7个,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1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个,省级文化强镇3个,省级文化示范村4个,相继荣获中国古戏台文化之乡、中国婚嫁文化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等国家级荣誉。
    一是将“文化养老”与完善文化设施建设相结合。依托国家文化先进县优势,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的文化投资体系,逐步完善文化设施。目前,该县建成了总投资1.5亿,建筑面积约为25000平方米的宁海文化大观园,已正式对外营业,为老年人等群众提供立体、多元的产业园文化。此外,该县投资1.6亿元的十里红妆博物馆新馆主体落成,由民间资本投资8000万元的东方艺术博物馆已动工,宁海艺术中心项目也已立项。文化网络体系完整,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文化宫、农家书屋已经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体系均衡化的目标基本实现。
    二是将“文化养老”与文化礼堂建设相结合。深挖文化特色,打造一村一品,促成县级文化资源向文化礼堂输送。逐步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将文化礼堂建设与提升老年人文化养老活动相结合,多方面多层次开展精神文化活动,打造成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的家园。目前,该县已建成52家“文化礼堂”。2014年,该县各文化礼堂举办文艺晚会、专题讲座、礼仪民俗活动等各类文艺活动500余场,受惠14万人次老年人等群众。
    三是将“文化养老”产业与生态休闲养老相结合。依托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优势,编制《宁海县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13—2020年),发展长三角“山水型”休闲生态养老基地,吸引各地老年人来该县生态休闲“文化养老”。目前,该县已累计吸引逾300亿元社会资本进入养老养生领域,其中宁波甬家乐养老养生俱乐部近两年来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老年人3.26万人次,总投资5000余万元的兴华老人乐园即将投入使用。单体投资逾50亿元的杜鹃山养老养生度假园、宁波爱晚中心、宁海湾国际养老养生会所等4个养老养生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并正谋划建设锦溪老年公寓、西店镇五市溪养老中心等多个社会养老项目。预计该批民办养老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提供养老床位逾2万张。
    四是将“文化养老”与旅游休闲产业相结合。挖掘本县风土人情、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推动徐霞客游线成功“申世遗”,全力打响旅游文化、红妆文化和古镇文化等特色品牌,塑造宁海文化新形象。同时,通过旅行社、网络等媒介加大宣传,吸引外地老年人来该县文化养老旅游度假,拓展养老旅游市场。例,该县胡陈乡引入的800万元民间资本建起了梅花山庄,搭建成梅花山庄国家垂钓比赛基地,吸引众多老年人垂钓文化休闲养老,每年吸引县内外城市老年人5000余人次。 此外,今年该县首次吸引了浙江兵团工业三团老战友艺术团、云鹤舞蹈队50余名老年人来胡陈乡梅花山庄旅游养老,正式落户成为该县旅游演出基地,免费为当地老年人提供文化表演。
    五是将“文化养老”与发展文化体育服务相结合。深挖资源,统筹管理,努力扩大老年大学的办学规模,建立政府主导和社会各界参与的办学机制,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学科的特色课程。不断增强老年文体服务建设,全面提升老年文化体育服务水平。通过依托老年人体育协会、文艺团队等社会组织,上下联动、左右互动,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文化体育健身活动,以乐促为,努力推动由“待遇养老”向注重“文化养老”转变,确保老年人生活“老有所得”、“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目前,该县已建成老年活动室782个,建成乡镇(街道)老年电视大学教学点32个,各类老年文艺团队125个,老年体协381个,各类老年体育团队176个,服务近7万名余老年群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宁海县创新打造“文化养老”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5-02-26
    为提升乡村老年人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要,宁海县依托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优势、地方文化资源、中国旅游日发祥地旅游资源等优势,打造“文化养老”与生态养老与旅游产业等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更高层次的提升农村老年人“文化养老”水平。同时,积极发挥“文化养老”滋补农村的功能,推动宁海旅游养老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目前,该县已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已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中国传统村落7个,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1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个,省级文化强镇3个,省级文化示范村4个,相继荣获中国古戏台文化之乡、中国婚嫁文化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等国家级荣誉。
    一是将“文化养老”与完善文化设施建设相结合。依托国家文化先进县优势,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的文化投资体系,逐步完善文化设施。目前,该县建成了总投资1.5亿,建筑面积约为25000平方米的宁海文化大观园,已正式对外营业,为老年人等群众提供立体、多元的产业园文化。此外,该县投资1.6亿元的十里红妆博物馆新馆主体落成,由民间资本投资8000万元的东方艺术博物馆已动工,宁海艺术中心项目也已立项。文化网络体系完整,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文化宫、农家书屋已经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体系均衡化的目标基本实现。
    二是将“文化养老”与文化礼堂建设相结合。深挖文化特色,打造一村一品,促成县级文化资源向文化礼堂输送。逐步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将文化礼堂建设与提升老年人文化养老活动相结合,多方面多层次开展精神文化活动,打造成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的家园。目前,该县已建成52家“文化礼堂”。2014年,该县各文化礼堂举办文艺晚会、专题讲座、礼仪民俗活动等各类文艺活动500余场,受惠14万人次老年人等群众。
    三是将“文化养老”产业与生态休闲养老相结合。依托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优势,编制《宁海县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13—2020年),发展长三角“山水型”休闲生态养老基地,吸引各地老年人来该县生态休闲“文化养老”。目前,该县已累计吸引逾300亿元社会资本进入养老养生领域,其中宁波甬家乐养老养生俱乐部近两年来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老年人3.26万人次,总投资5000余万元的兴华老人乐园即将投入使用。单体投资逾50亿元的杜鹃山养老养生度假园、宁波爱晚中心、宁海湾国际养老养生会所等4个养老养生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并正谋划建设锦溪老年公寓、西店镇五市溪养老中心等多个社会养老项目。预计该批民办养老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提供养老床位逾2万张。
    四是将“文化养老”与旅游休闲产业相结合。挖掘本县风土人情、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推动徐霞客游线成功“申世遗”,全力打响旅游文化、红妆文化和古镇文化等特色品牌,塑造宁海文化新形象。同时,通过旅行社、网络等媒介加大宣传,吸引外地老年人来该县文化养老旅游度假,拓展养老旅游市场。例,该县胡陈乡引入的800万元民间资本建起了梅花山庄,搭建成梅花山庄国家垂钓比赛基地,吸引众多老年人垂钓文化休闲养老,每年吸引县内外城市老年人5000余人次。 此外,今年该县首次吸引了浙江兵团工业三团老战友艺术团、云鹤舞蹈队50余名老年人来胡陈乡梅花山庄旅游养老,正式落户成为该县旅游演出基地,免费为当地老年人提供文化表演。
    五是将“文化养老”与发展文化体育服务相结合。深挖资源,统筹管理,努力扩大老年大学的办学规模,建立政府主导和社会各界参与的办学机制,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学科的特色课程。不断增强老年文体服务建设,全面提升老年文化体育服务水平。通过依托老年人体育协会、文艺团队等社会组织,上下联动、左右互动,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文化体育健身活动,以乐促为,努力推动由“待遇养老”向注重“文化养老”转变,确保老年人生活“老有所得”、“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目前,该县已建成老年活动室782个,建成乡镇(街道)老年电视大学教学点32个,各类老年文艺团队125个,老年体协381个,各类老年体育团队176个,服务近7万名余老年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