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是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它对于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1月12日-13日,丽水市社会救助暨“消除4600”工作专题会议在龙泉召开,与会人员针对丽水市各县社会救助典型案例展开深入剖析,围绕案例和各地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当前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实施不到位,申报渠道不够畅通;二是支出型贫困人群救助工作效果不够好;三是部分地区存在单保问题;四是部分地区低保补差金额偏低;五是业务人员对业务的政策学习与研究不到位,理念尚未更新,部分干部存在乱作为或不敢作为的问题;六是社会救助体系不完善。
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考:一是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政策的落实,社会各界对民生政策高度关注,我们要借机、借势推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搭建救助平台。其次,社会救助不能只靠政府单打一的努力,要鼓励社会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救助工作。二是完善机制,健全救助制度。应保尽保,做到一户不少,一人不漏;统一低保补差金额。宽进严管慎出,宽进不等于乱进,慎出不等于不出,而是各项工作按规矩章程办事,规范工作。三是编印资料,广泛宣传。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面;增加走访基层频率,深入了解民情。梳理主要问题,把实际案例、操作过程,用简单明了的方法编成小册子,发放到每个乡镇,把调研成果充分运用起来。针对各乡镇案例,制订解决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其次登报纸,促推进。通过今日龙泉、丽水日报等把工作情况、实施进度进行宣传,表扬优秀的做法,促进没做好的,以倒逼形式督促各地进一步落实惠民政策。四是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针对民政干部业务研究不够、理念陈旧、缺少百姓情怀等问题,加强干部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水平,革新工作理念。从传统的支出型贫困家庭为重,转变为支出型与收入型贫困型家庭并重。五是出通报,强督查。通报典型个案,委托第三方机构客观的开展督查工作,或是媒体公开征集,对应保未保等问题进行通报,通过外界力量推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促进上下共同把工作落实到位。六是领导重视,强化推进。民生是民政人主打职责,全力以赴抓好民生,做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心里有困难群众,与其他县市齐心协力做好保障民生工作,其次要把民政工作下沿至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让驻村干部把好第一关。
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保护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二是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三是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四是有效地弥补了社会保险制度的不足。真正达到扶贫济困,保障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需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