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区常住人口32.94万人,现有60岁以上老人6.98万人,占总人数的21.2%,其中空巢独居老人4208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好居家养老服务问题、发展好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秀洲区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城乡”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多种模式开展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目前,全区已建立1个区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7个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72.5%以上的村、社区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逐步构筑起了覆盖面广、形式灵活多样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一、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实现三个推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要素保障。
一是政策体系推动。该区政府先后于2008、2010、2012年将养老服务列入实事工程和民生工程。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秀洲区居家养老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各项保障、具体举措等内容,同时对专项资金投入、为老服务实体的扶持、优惠措施的落实给予了政策支撑。今年初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试行)》,积极探索在居家养老领域开展购买服务工作。
二是组织网络推动。在区、镇、村三级的共同努力下,分别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通过建好机构、配好人员、做好相应保障等工作举措,构建起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层层落实的三级养老服务工作组织网络。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在组织网络中填充为老服务人员,在加快培养具有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等方面专业知识的专业服务人员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助老志愿者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全区为老服务队伍基础。目前,全区共建立敬老服务志愿者队伍126支,敬老服务志愿者5738人。
三是资金扶持推动。以2012年度为例,全区累计投入居家养老服务建设资金545万元。其中,由区财政投入居家养老服务经费62万元,省、市民政系统下拨福利彩票公益金373万元,市、区慈善基金资助110万元 。政府出资52万余元用于购买服务,对全区302名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提供每周上门服务2-4小时,服务成本为每位老人每年1500余元。
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探索三种模式,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新。
模式一:“多对一”互助式服务模式。
所谓“多对一”服务模式指的是多个服务员为一名老人上门开展不同内容的服务。此种模式一般符合农村老年人居住分散的特点,采取就近、方便的原则,鼓励健康、低龄老年人帮扶空巢、高龄、病残、失能老年人。目前,全区已有90多名低龄老年志愿者与340多名农村困难老年人结成对子,定期为老年人提供看望、生活照料、谈心交流、维权调解等服务。新塍镇潘家浜村从2008年尝试开展“多对一”邻里照料模式,坚持贴近老年人实际需求,由多名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如送餐、理发、洗澡、家政、心理慰藉等。通过采取邻里照料、互帮互助、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的活动,弥补了空巢老人缺失的亲情。
模式二:“一对多”专职化服务模式。
所谓“一对多”服务模式指的是一名专业服务人员为多名老人上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一般提供服务的人员接受过专业的社会工作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能为老人提供专业性的服务。王店镇四喜社区依托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招聘专职工作人员,开展“一对多”服务模式。2010年,该社区整合优化原先的为老服务队伍,从20多名服务人员中选出4名业务水平高、服务对象满意度高的工作人员,在实行严格的服务培训后,组成了一支专职居家养老服务队伍。通过推选出队长,制定完善一系列工作制度的方式,实行包干制,明确每个专职人员的服务对象,确定每人每天服务5位居家养老服务对象。
模式三:“中心点”辐射型服务模式。
所谓“中心点”辐射型服务模式就是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使之成为开展居家养老工作的服务平台,积极发挥其资源、信息优势,延伸其服务半径,起到以点带面的服务功能。此种一般模式适用于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社区养老服务条件相对较好的社区。新城街道亚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筑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总投资约230万元,具有日托室、食堂、康复室、书画室、家政服务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棋牌室、乒乓室、影视厅、老年电大等专用活动室,社区老人可以在该中心享受到理发、日托、娱乐、学习等多项服务。社区还与辖区医疗机构、养老机构联姻,提供医疗服务。积极组织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如排舞、木兰扇、太极拳等等。基本形成了以亚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中心点”的“二十分钟生活照料服务圈”、“二十分钟医疗保健服务圈”、“二十分钟文体兴趣服务圈”、“二十分钟精神慰藉服务圈”。
三、坚持统筹兼顾、 大胆创新, 注重三个结合,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内涵提升。
一是传统服务和多种需求相结合。对服务的内容进行了拓展,在提供最基础的生活照料服务同时,经常性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从满足老人物质需求向满足精神需求方面发展,积极探索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心理慰藉服务体系。同时,由社区搭建平台,把老人的需求信息与社区服务资源及时做好对接,开展多样化为老服务。如亚都社区建立了一支完善的为老服务队伍,服务内容涵盖了家电维修、家政服务、医疗服务等。社区内有需要的老人,可以拨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电话,由工作人员为他们联系修理、家政服务,费用由老人和为老服务人员自行商量。
二是重点推动和全局统筹相结合。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既要把握重点,又要注重整体推进。在服务对象上,秀洲区在优先保障孤老、独居、失能、困难高龄等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同时,也兼顾了全区老年人改善养老服务的要求。在规划布局上,坚持城乡统筹、区域协调,根据秀洲区农村老年人口比例高的特点,积极引入社工元素,在农村社区推行“温馨晚霞”助老行动社工服务项目,重点推进农村居家养老建设。从服务对象上实现全体老人普惠,从规划布局上实现了城乡普惠。
三是规范推进和特色创新相结合。按照省、市相关建设要求,秀洲区通过提升、改造将一批居家养老服务站转型升级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目前全区共建有居家养老服务站86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7个。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秀洲区也开展了一系列自选动作,实行了特色创新。推出了融助老服务和解决“4050”人员再就业为一体的“一岗解两难”的举措,目前全区已有38名“4050”人员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将居家养老公益项目的运作委托给各镇、街道老年协会,发挥其社会联系的广泛性作用,积极培育公益性的养老服务组织,发动各支为老服务队伍,最大限度整合社会养老资源。如高照街道老年协会发起的“义工银行”储蓄劳务活动,通过将服务情况记录在卡存档归案,凭记录在案的服务在未来享受无偿服务的方式,广泛动员起了广大身体条件较好的低龄老人成为义工为需要服务的老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