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媒体关注

清明时节祭英烈——民政部清明公祭烈士侧记

发布日期:2013-04-09 00:0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民政厅 中国社会报

    清明时节,河北省唐山市冀东烈士陵园内,庄严肃穆,松柏常青。


  4月4日,民政部清明公祭烈士仪式在这里举行。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民政部副部长姜力,河北省副省长杨汭,河北省民政厅厅长古怀璞,唐山市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学军等,以及烈士家属、驻唐部队的官兵代表和学生代表共计550余人,在庄严肃穆的哀乐声中,向烈士敬献鲜花,缅怀英烈。


  在洁白的三层玉石护栏内,是通体汉白玉砌成的烈士纪念塔。34.5米高的烈士纪念塔巍峨挺拔,四面镌刻着朱德、林伯渠、彭德怀、萧克的题词: “为人类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气壮山河功昭日月”、“烈士之血革命之花”、“烈士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等。阳光下,金箔大字熠熠生辉。


  在烈士纪念塔后面的墓园里,中国早期工人运动著名领袖邓培、华北抗日联军第一支队司令王平陆、国际主义战士周文彬等178位烈士长眠于此。


  上午10时许,姜力宣布公祭仪式正式开始。


  李立国、杨汭、陈学军缓缓走上台阶,向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整理挽联,向为国牺牲的烈士们三鞠躬。


  李立国宣读祭文,他说:“烈士们的英雄壮举气壮山河、撼天动地;烈士们的不朽英名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烈士们的伟大精神凝心聚力、催人奋进。我们将继续以民为本,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梦想早日成真而不懈奋斗。”公祭英烈的同时,李立国还向唐山大地震罹难的24万同胞致以最深切的哀思。


  青山为证,夙愿铭记。社会各界共聚首,深刻缅怀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献出鲜血和生命的英烈们。


  从唐山,从北京,从湖北……130多名烈士家属从四面八方赶来,在此时此刻,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85岁的陈振民老人参加过抗日战争,每年清明节都会赶到这里,看望牺牲的战友。浆洗得干干净净的绿色军装上,挂满了军功章,这是老人对战友最好的怀念。尽管身体不太好,药物常不离手,出门病历让家人随身带,清明节祭扫却始终成为老人每年雷打不动的行动。


  78岁的王贵老人也拄着拐棍来了。在父亲牺牲时,王贵只有6岁。自从冀东烈士陵园建成的时候起,王贵老人年年都前来祭扫,老人说:“不管多老,都得来。”


  驻唐空军某部50名官兵排成整齐的队列,在烈士纪念塔前,三鞠躬。


  据该部政治处副主任邓建军介绍,他们一年至少来两次,分别是清明节和建军节。每年新兵入伍第一课,邀请陵园的讲解员来上课,用烈士事迹激励新兵。


  唐山市第五十四中学的同学们,在烈士纪念塔前,用白色菊花表达对烈士的怀念。


  “李大钊班”、“白求恩中队”、“赵先友班”、“二七团支部”、“董存瑞中队”等鲜艳的旗帜随风猎猎作响,杨蕊等同学们的目光定格在烈士纪念塔上。在唐山这座地震后涅重生的城市,愿英烈在此安息。人们不会忘记那些为国牺牲的英烈们。


  当天,李立国、姜力一行还到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看望截瘫患者,鼓励他们多加锻炼。到唐山市儿童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孩子们,向孩子们赠送了慰问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清明时节祭英烈——民政部清明公祭烈士侧记
发布时间:2013-04-09
    清明时节,河北省唐山市冀东烈士陵园内,庄严肃穆,松柏常青。


  4月4日,民政部清明公祭烈士仪式在这里举行。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民政部副部长姜力,河北省副省长杨汭,河北省民政厅厅长古怀璞,唐山市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学军等,以及烈士家属、驻唐部队的官兵代表和学生代表共计550余人,在庄严肃穆的哀乐声中,向烈士敬献鲜花,缅怀英烈。


  在洁白的三层玉石护栏内,是通体汉白玉砌成的烈士纪念塔。34.5米高的烈士纪念塔巍峨挺拔,四面镌刻着朱德、林伯渠、彭德怀、萧克的题词: “为人类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气壮山河功昭日月”、“烈士之血革命之花”、“烈士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等。阳光下,金箔大字熠熠生辉。


  在烈士纪念塔后面的墓园里,中国早期工人运动著名领袖邓培、华北抗日联军第一支队司令王平陆、国际主义战士周文彬等178位烈士长眠于此。


  上午10时许,姜力宣布公祭仪式正式开始。


  李立国、杨汭、陈学军缓缓走上台阶,向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整理挽联,向为国牺牲的烈士们三鞠躬。


  李立国宣读祭文,他说:“烈士们的英雄壮举气壮山河、撼天动地;烈士们的不朽英名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烈士们的伟大精神凝心聚力、催人奋进。我们将继续以民为本,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梦想早日成真而不懈奋斗。”公祭英烈的同时,李立国还向唐山大地震罹难的24万同胞致以最深切的哀思。


  青山为证,夙愿铭记。社会各界共聚首,深刻缅怀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献出鲜血和生命的英烈们。


  从唐山,从北京,从湖北……130多名烈士家属从四面八方赶来,在此时此刻,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85岁的陈振民老人参加过抗日战争,每年清明节都会赶到这里,看望牺牲的战友。浆洗得干干净净的绿色军装上,挂满了军功章,这是老人对战友最好的怀念。尽管身体不太好,药物常不离手,出门病历让家人随身带,清明节祭扫却始终成为老人每年雷打不动的行动。


  78岁的王贵老人也拄着拐棍来了。在父亲牺牲时,王贵只有6岁。自从冀东烈士陵园建成的时候起,王贵老人年年都前来祭扫,老人说:“不管多老,都得来。”


  驻唐空军某部50名官兵排成整齐的队列,在烈士纪念塔前,三鞠躬。


  据该部政治处副主任邓建军介绍,他们一年至少来两次,分别是清明节和建军节。每年新兵入伍第一课,邀请陵园的讲解员来上课,用烈士事迹激励新兵。


  唐山市第五十四中学的同学们,在烈士纪念塔前,用白色菊花表达对烈士的怀念。


  “李大钊班”、“白求恩中队”、“赵先友班”、“二七团支部”、“董存瑞中队”等鲜艳的旗帜随风猎猎作响,杨蕊等同学们的目光定格在烈士纪念塔上。在唐山这座地震后涅重生的城市,愿英烈在此安息。人们不会忘记那些为国牺牲的英烈们。


  当天,李立国、姜力一行还到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看望截瘫患者,鼓励他们多加锻炼。到唐山市儿童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孩子们,向孩子们赠送了慰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