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市县动态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居民会客厅建设

发布日期:2021-09-03 17:3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嘉兴市民政局

近日,由嘉兴市民政局作为第一起草单位的《城乡社区“居民会客厅”建设和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将于2021年9月26日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实施,这也代表着嘉兴市“居民会客厅”建设工作将向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纵深推进。

作为一项创新改革工作,“居民会客厅”在建设过程中也遇过阻力。全市现有1170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了整齐划一的“一站式”服务大厅。要把传统的“一站式”服务大厅转变为“会客厅”,不仅仅是服务场地的重新打造,更重要的是要转变村(社区)干部的服务理念。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和意见征求发现,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规范指引,各地对“居民会客厅”的概念不是很清晰,对建设标准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差异。面对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嘉兴市民政局坚持攻坚破难、创新实践,在立足村(社区)实际的基础上、紧扣民生需求,广泛整合资源,系统谋划分类推进,取得了一定得成效。

一是理念先行,服务前移,在“统”字上做文章。坚持统一基调、统一思想、统筹谋划。组成“居民会客厅”建设专项小组,自3月份起,对各县(市、区)的镇(街道)和村(社区)进行实地走访和意见征求,先后四次召开座谈会、两次工作部署会,听取基层的意见和建议,明确工作方向。主动赴杭州、诸暨、上虞、成都等先行地学习考察“居民会客厅”的建设和运营情况。将“居民会客厅”建设作为重要培训内容纳入村(社区)干部专题培训中,提高村社干部对会客厅建设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及时更新服务理念,转变工作方式,强化与居民群众的融合互动。  

二是细化标准,精耕服务,在“新”字上求突破。制定出台《城乡社区“居民会客厅”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三年全覆盖的目标要求。结合实施意见,联合平湖市民政局起草了《城乡社区“居民会客厅”建设和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建立起“建、用、管、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体系。“建”:要求去柜台、去隔断,统一建设位置和服务标识,设置前台受理区、办公服务区、休闲等待区、自助服务区等功能区域,场地面积不得小于100平方米。“用”:实行“一岗受理、走动服务”,首问负责、全程代办。建立“走、看、听、问、记、办”六步走动式工作法,以流动式“窗口”提供全科服务。“管”:村社区干部要接受全过程、系统化入职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行持证(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上岗制度,新进人员原则上要在3年内取得社工证书。“评”:规范性设置“居民会客厅”建设和服务评价表,由县(市、区)民政部门进行服务评价,结合居民满意度调查,将评价结果分为引领型、示范型、标准型三个等级。

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推动,在“变”字上下功夫。为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按照“亲民便民、规范舒适、高效便捷”的建设理念因地制宜推进。新址新建:对新成立的社区,从服务用房的规划、设计到建造的各个环节全部按照“居民会客厅”标准规范化打造,实现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原址重建:对办公条件较好,服务用房面积充足的社区,取消原有的“一站式”服务大厅 ,打通办公空间隔断,实行敞开式办公,让所有村社干部都“在阳光下办公”。合理规划各功能区域,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改建:对基础设施薄弱、办公条件较差的老旧社区实行“微改造”,通过“撤、减、移”等方法撤掉柜台,减掉上墙制度和牌子,办公桌椅从原来的“一前一后”变成“一左一右”的散座式摆放,让社区服务变得更加温馨和亲民。

四是瞄定目标,靶向发力,在“实”字上见成效。“居民会客厅”实行一岗受理、全科办理,做到了岗位相互兼容、人员相互补位、工作相互协调。走动式服务模式,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效能,减少居民群众来回跑动、村社干部上下请示等不必要的耗时和程序,让群众办事“少跑路、少磨嘴、快办结”。今年,市民政局专门安排了400万福彩公益金用于补助“居民会客厅”建设。截至8月底,全市已建成“居民会客厅”68个,正在建的有92个。到今年年底,全市每个镇(街道)将建成不少于1个示范型“居民会客厅”,20%的城乡社区建成“居民会客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居民会客厅建设
发布时间:2021-09-03

近日,由嘉兴市民政局作为第一起草单位的《城乡社区“居民会客厅”建设和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将于2021年9月26日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实施,这也代表着嘉兴市“居民会客厅”建设工作将向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纵深推进。

作为一项创新改革工作,“居民会客厅”在建设过程中也遇过阻力。全市现有1170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了整齐划一的“一站式”服务大厅。要把传统的“一站式”服务大厅转变为“会客厅”,不仅仅是服务场地的重新打造,更重要的是要转变村(社区)干部的服务理念。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和意见征求发现,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规范指引,各地对“居民会客厅”的概念不是很清晰,对建设标准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差异。面对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嘉兴市民政局坚持攻坚破难、创新实践,在立足村(社区)实际的基础上、紧扣民生需求,广泛整合资源,系统谋划分类推进,取得了一定得成效。

一是理念先行,服务前移,在“统”字上做文章。坚持统一基调、统一思想、统筹谋划。组成“居民会客厅”建设专项小组,自3月份起,对各县(市、区)的镇(街道)和村(社区)进行实地走访和意见征求,先后四次召开座谈会、两次工作部署会,听取基层的意见和建议,明确工作方向。主动赴杭州、诸暨、上虞、成都等先行地学习考察“居民会客厅”的建设和运营情况。将“居民会客厅”建设作为重要培训内容纳入村(社区)干部专题培训中,提高村社干部对会客厅建设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及时更新服务理念,转变工作方式,强化与居民群众的融合互动。  

二是细化标准,精耕服务,在“新”字上求突破。制定出台《城乡社区“居民会客厅”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三年全覆盖的目标要求。结合实施意见,联合平湖市民政局起草了《城乡社区“居民会客厅”建设和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建立起“建、用、管、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体系。“建”:要求去柜台、去隔断,统一建设位置和服务标识,设置前台受理区、办公服务区、休闲等待区、自助服务区等功能区域,场地面积不得小于100平方米。“用”:实行“一岗受理、走动服务”,首问负责、全程代办。建立“走、看、听、问、记、办”六步走动式工作法,以流动式“窗口”提供全科服务。“管”:村社区干部要接受全过程、系统化入职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行持证(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上岗制度,新进人员原则上要在3年内取得社工证书。“评”:规范性设置“居民会客厅”建设和服务评价表,由县(市、区)民政部门进行服务评价,结合居民满意度调查,将评价结果分为引领型、示范型、标准型三个等级。

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推动,在“变”字上下功夫。为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按照“亲民便民、规范舒适、高效便捷”的建设理念因地制宜推进。新址新建:对新成立的社区,从服务用房的规划、设计到建造的各个环节全部按照“居民会客厅”标准规范化打造,实现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原址重建:对办公条件较好,服务用房面积充足的社区,取消原有的“一站式”服务大厅 ,打通办公空间隔断,实行敞开式办公,让所有村社干部都“在阳光下办公”。合理规划各功能区域,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改建:对基础设施薄弱、办公条件较差的老旧社区实行“微改造”,通过“撤、减、移”等方法撤掉柜台,减掉上墙制度和牌子,办公桌椅从原来的“一前一后”变成“一左一右”的散座式摆放,让社区服务变得更加温馨和亲民。

四是瞄定目标,靶向发力,在“实”字上见成效。“居民会客厅”实行一岗受理、全科办理,做到了岗位相互兼容、人员相互补位、工作相互协调。走动式服务模式,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效能,减少居民群众来回跑动、村社干部上下请示等不必要的耗时和程序,让群众办事“少跑路、少磨嘴、快办结”。今年,市民政局专门安排了400万福彩公益金用于补助“居民会客厅”建设。截至8月底,全市已建成“居民会客厅”68个,正在建的有92个。到今年年底,全市每个镇(街道)将建成不少于1个示范型“居民会客厅”,20%的城乡社区建成“居民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