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市县动态

杭州市西湖区打造“物质+服务+发展”新模式 助力幸福新生活

发布日期:2021-09-23 15:5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杭州市西湖区民政局

近年来,杭州市西湖区面向低保、低保边缘和特困人群等弱势群体,以数字化方式,坚持需求导向,积极探索“物质+服务+发展”救助新模式,链接救助、慈善、志愿等帮扶服务资源,建立集成化、标准化、清单化的长效服务机制,采用“全面覆盖、精准响应、政策集成”的智慧救助多跨应用场景,构建困难群众救助服务矩阵,形成幸福救助体系,兜牢民生幸福网。

建立“幸福探访”制度——风险一探知。在落地社区,该区实施困难群众探访关爱制度,将需探访对象纳入系统管理,并按困难和风险程度设置探访周期,进行分类分层建档。通过智能派单,在手机端自动提醒社区探访人员开展定期探访。及时发现并记录对家庭基本生活存在困难,家庭成员罹患重病、老年人缺乏生活照料、儿童缺乏监护关爱、居住环境不安全等风险隐患,采取区民政部门统筹指导、镇街“助联体”协调资源、社区服务点帮办落实的方式,做到及时纾困。

应用“幸福码”——申请一码办。救助申请“码上办”。从微信使用普及的实际出发,除了浙江政务网电脑端、浙里办手机端可以申请外,应用微信“幸福码”,困难群众通过微信扫描“幸福码”,可以在线申请低保、低保边缘、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待遇,系统会自动将申请人的信息推送至浙江省大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救助申请“跑零次”。该区于今年3月开始试行,5月全面推广“幸福码”,截至目前,全区在册3684户困难群众均已生成“一户一码”,通过扫码进入社会救助“一件事”模块,可以申请、查看办理进度及享受清单。

创设“幸福银行”——爱心一网达。该区积极探索救助新模式,线上建设“幸福银行”供需对接服务平台和积分兑换激励系统,设立公益积分“幸福币”和“爱心值”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服务,推动公益生态形成良性循环;线下结合各镇街特色,以镇街民生综合体为载体,因地制宜搭建“粮食银行”实体,承担接受物质捐赠、分类质检等功能。主要面向低保、低边、环卫工人等弱势群体,联动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社会救助,通过多部门协同、多数据归集、多渠道收纳、多层面发放、多场景应用等特色,两块牌子、一个平台、一套机制、一体化运营。

提供“幸福帮”——救助一帮办。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性,社区—镇街—区三级逐级对接协调帮。行动不便的困难对象工作人员上门代办,弱势群体在家里就能享受“一站式”代办服务的便利;有个性化需求服务的困难群众,由三级逐级对接协调,及时跟进服务成效,实时更新服务内容。依托“志愿汇”平台,面向辖区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招募志愿者邻里互帮;依托线下“幸福荟”民生综合体开展各类服务。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时获取幸福币,幸福币可到西湖粮食银行兑换大米、食用油等物质长;目前,已有含10名困难群众在内的198人次志愿者开展活动113场,服务时长1923.2小时。

建设“幸福荟”民生综合体——服务一站享。西湖区着力打造“幸福西湖民生综合体”,实现镇街、村社全覆盖的10分钟民生服务生活圈。“幸福救助”工作依托线下民生综合体服务站点,满足社区弱势群体多样化的困难需求。困难群众可在健康空间,活力空间,教育空间,生活空间,助老空间,至善空间,治理空间享受医疗服务、城市书房,幼托服务,托老服务,社区议事协商,社会工作等专业服务。此外,民生综合体还提供理发、缝纫、维修、磨刀等便民服务;同时积极推进帮扶救助领域社会组织孵化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辖区内困难群众开展项目服务、链接资源等。

送达“幸福清单”——政策一单清。将民政救助(含低保、低边、特困供养、临时救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电力减免等救助类别及救助金额,生成“幸福清单”。困难群众可通过扫“幸福码”查看,全面了解最近一年内享受的救助待遇,做到社会救助信息一目了然。同时,招募第三方社会组织或志愿者每季度送政策和清单上门,面对面厘清救助项目和救助金额,令群众真正做到手中有策心中有底,显著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西湖区从“发现—申请—享受—服务”社会救助全流程角度出发,精准施策,数字赋能,形成幸福救助服务矩阵,打造智慧救助服务联合体,提供全方位立体化服务,增强困难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促进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实实在在为共同富裕助力。率先实现“弱有所扶”目标,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浙有众扶”的西湖样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杭州市西湖区打造“物质+服务+发展”新模式 助力幸福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1-09-23

近年来,杭州市西湖区面向低保、低保边缘和特困人群等弱势群体,以数字化方式,坚持需求导向,积极探索“物质+服务+发展”救助新模式,链接救助、慈善、志愿等帮扶服务资源,建立集成化、标准化、清单化的长效服务机制,采用“全面覆盖、精准响应、政策集成”的智慧救助多跨应用场景,构建困难群众救助服务矩阵,形成幸福救助体系,兜牢民生幸福网。

建立“幸福探访”制度——风险一探知。在落地社区,该区实施困难群众探访关爱制度,将需探访对象纳入系统管理,并按困难和风险程度设置探访周期,进行分类分层建档。通过智能派单,在手机端自动提醒社区探访人员开展定期探访。及时发现并记录对家庭基本生活存在困难,家庭成员罹患重病、老年人缺乏生活照料、儿童缺乏监护关爱、居住环境不安全等风险隐患,采取区民政部门统筹指导、镇街“助联体”协调资源、社区服务点帮办落实的方式,做到及时纾困。

应用“幸福码”——申请一码办。救助申请“码上办”。从微信使用普及的实际出发,除了浙江政务网电脑端、浙里办手机端可以申请外,应用微信“幸福码”,困难群众通过微信扫描“幸福码”,可以在线申请低保、低保边缘、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待遇,系统会自动将申请人的信息推送至浙江省大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救助申请“跑零次”。该区于今年3月开始试行,5月全面推广“幸福码”,截至目前,全区在册3684户困难群众均已生成“一户一码”,通过扫码进入社会救助“一件事”模块,可以申请、查看办理进度及享受清单。

创设“幸福银行”——爱心一网达。该区积极探索救助新模式,线上建设“幸福银行”供需对接服务平台和积分兑换激励系统,设立公益积分“幸福币”和“爱心值”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服务,推动公益生态形成良性循环;线下结合各镇街特色,以镇街民生综合体为载体,因地制宜搭建“粮食银行”实体,承担接受物质捐赠、分类质检等功能。主要面向低保、低边、环卫工人等弱势群体,联动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社会救助,通过多部门协同、多数据归集、多渠道收纳、多层面发放、多场景应用等特色,两块牌子、一个平台、一套机制、一体化运营。

提供“幸福帮”——救助一帮办。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性,社区—镇街—区三级逐级对接协调帮。行动不便的困难对象工作人员上门代办,弱势群体在家里就能享受“一站式”代办服务的便利;有个性化需求服务的困难群众,由三级逐级对接协调,及时跟进服务成效,实时更新服务内容。依托“志愿汇”平台,面向辖区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招募志愿者邻里互帮;依托线下“幸福荟”民生综合体开展各类服务。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时获取幸福币,幸福币可到西湖粮食银行兑换大米、食用油等物质长;目前,已有含10名困难群众在内的198人次志愿者开展活动113场,服务时长1923.2小时。

建设“幸福荟”民生综合体——服务一站享。西湖区着力打造“幸福西湖民生综合体”,实现镇街、村社全覆盖的10分钟民生服务生活圈。“幸福救助”工作依托线下民生综合体服务站点,满足社区弱势群体多样化的困难需求。困难群众可在健康空间,活力空间,教育空间,生活空间,助老空间,至善空间,治理空间享受医疗服务、城市书房,幼托服务,托老服务,社区议事协商,社会工作等专业服务。此外,民生综合体还提供理发、缝纫、维修、磨刀等便民服务;同时积极推进帮扶救助领域社会组织孵化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辖区内困难群众开展项目服务、链接资源等。

送达“幸福清单”——政策一单清。将民政救助(含低保、低边、特困供养、临时救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电力减免等救助类别及救助金额,生成“幸福清单”。困难群众可通过扫“幸福码”查看,全面了解最近一年内享受的救助待遇,做到社会救助信息一目了然。同时,招募第三方社会组织或志愿者每季度送政策和清单上门,面对面厘清救助项目和救助金额,令群众真正做到手中有策心中有底,显著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西湖区从“发现—申请—享受—服务”社会救助全流程角度出发,精准施策,数字赋能,形成幸福救助服务矩阵,打造智慧救助服务联合体,提供全方位立体化服务,增强困难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促进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实实在在为共同富裕助力。率先实现“弱有所扶”目标,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浙有众扶”的西湖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