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索 引 号 002482146/2021-00424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单位 省民政厅 成文日期 2021-09-02
文  号 浙民提〔2021〕26号 主题词

浙江省民政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45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09-02 14:2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办公室

华中生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我省城镇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第459号提案)收悉。您就我省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对我们的工作具有重要启发。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立足新发展阶段,不断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础的重要举措;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公共服务优质供给,推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厅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不断深化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提升服务标准,扩大服务范围。目前,我省现有城乡社区工作者约17.9万;全省有社区社会组织超23万个,平均每个城市社区拥有超18个,平均每个农村社区拥有超8个。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工作,宁波北仑区“物业协作协商规范”、衢州市“邻里通”等实践成果纷纷涌现,杭州市下城区王马社区“66810”为民服务工作法入选全国100个优秀社区工作法。积极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工作,2021年确定全省10个智慧社区试点单位,扩大现代信息技术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中的应用,促进社区服务提标扩能、提档升级。部署开展“社区万能章”专项清理、巩固“三多”清理成果等村(社区)减负增效行动,结合我省实际,以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浙江省村(社区)减负清单指引(2020版)》。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着力推进村(社区)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初步建立浙江省村(社区)基层组织信息管理系统,指导各地及时录入村(社区)相关信息,实时动态掌握统计数据,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确实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正如您在建议中指出的社区服务智慧化应用水平不高,在平台建设上共享难度较大,社区居民基础信息“前移服务”还很不足,“互联网+社区”便捷服务应用不广;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不顺畅,社区内部的良性分工协作机制不够健全,如社区居委会、物业企业和业委会三方协同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不足;社区公共服务清单和社会化、市场化事务清单不够清晰;社区服务人才短缺、工作强度高、专业力量不足等。

这些问题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与行政管理体制有关。中国的党政机构庞大,部门众多,职能全面,各项工作责任习惯性以“属地管理”原则向下逐级传导。社区居委会和村民委员会虽是自治组织,但部分职能部门和街道(乡镇)习惯性地把村(社区)纳入自己的隶属范畴,使村(社区)成为其发挥其职能的“基本阵地”,直接指派工作任务。二是与数据存在壁垒有关。尽管近年来我省在加快推进数字化政府转型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开展了大量的改革创新工作,但在基层街道(乡镇)和村(社区),各条线业务系统“纵强横弱”“信息孤岛”等问题依然存在,各业务系统间尚未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导致重复采集、多头录入、纸质传递现象,给村(社区)服务工作增加了不少“低层次、不必要”的负担。三是与购买服务缺乏有关。政府购买服务理念还不够深入,本可以交由社会组织等第三方社会力量承担的一些专业性、技术性和个性化的服务工作,很大部分工作还是压给村(社区),村(社区)过多承接了企业剥离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转移的服务职能。社会组织还不够壮大,专业性较强的社会组织数量不多,在管理经验、专业技能、社会信任和资金运作等方面专业化程度还不够,离全面承接政府服务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还有较大距离。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您的建议,结合我省实际,我厅将根据职责分工及有关文件要求,加强与各级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联动机制和工作合力,破除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人员保障、科技支撑、责任分工等环节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进我省城镇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精准化、服务精细化水平。

一是健全党建引领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居委会执行,居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以居民为主体,业委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物业企业、驻区单位等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建立健全社区联席会议机制,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鼓励社区定期召开业委会、物业公司、共建单位和社区议事会四方联席会议,实现社区大家管、问题大家议、事情大家办的目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二是加快推进社区服务智慧化建设。利用全省智慧社区试点建设的契机,提高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推进社区智能感知设施建设,完善人脸识别、车辆导引、垃圾收运等智能感知技术,在社区(楼门栋)出入管理、群防群控、机动车管理、生活垃圾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城乡社区延伸覆盖,按照“一网统管、一呼就应、一点就通、一叫就到、一触即发”的要求,完善“统一地址库”“最多录一次”等部门联动治理场景,形成基层治理高效运转的工作格局。整合优化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资源,推进数字社区生活服务圈建设,拓展“民需、民想、民用”的服务场景,一体提供教育培训、疾病诊疗、心理疏导、日间照料、远程监护等服务,不断提升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如:杭州市上城区将依托“智养码”平台建设的社区养老“居家安养”场景,以“红色十二时辰”为推广基础的社区用房“使用效能指数”场景,以“智护未来”为探索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怀场景等。建立完善社区数字化综合平台,加强智慧社区信息系统与智慧城市、智慧城区信息系统对接,运用大数据拓展信用评价、需求画像、个性定制等功能,推动社区服务从被动供给向主动推送转变,构建全天候、全周期、全响应的社区服务格局。

三是加大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力度。积极抓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落实,加大政府对社会组织服务的购买力度,将政府部门不宜行使、城乡自治组织不便提供、适合市场和社会提供的事务性服务性工作,交由社会组织承担,积极建立以“政府扶持、社会承接、专业支撑、项目运行”为特色的城乡社区与社会组织联动服务机制。充分发挥枢纽型、支持性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运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平台”“孵化平台”“展示平台”“合作平台”和“公共空间”建设。综合社区资源,重点发展社区生活服务类、社区公益慈善类、社区文体活动类、社区自治类社会组织,培育一批与社区生态融合度高、有品牌影响力的社区社会组织集群,提升社区服务精准度。

四是完善社区工作队伍政策体系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城市基层党建总体布局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大力推动《关于进一步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落实落地。合理配备人数,综合考虑社区规模、人口数量、管理幅度等因素,每个社区原则上按6至12人标准配备专职社区工作者,社区户数超过2000户的,每增加300至400户可增配1人,每个社区至少配备1名专职党务工作者。规范选人聘用制度,对社区急需的专业人才、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人员和表现特别优秀的社区志愿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注重从政治素质过硬、群众基础好、服务本领强的本社区居民、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中选聘专职社区工作者。推进“民政30条”落地见效,进一步健全完善“三岗十八级”薪酬保障制度。

五是健全社区工作队伍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社区工作者队伍激励措施,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符合社区工作特点的奖励激励机制。通过先进激励,让社区工作者工作中有认同;通过职位激励,打通业务能力强的社区工作者的上升发展途径。加大从社区专职工作者中招录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力度,重视通过竞争性选拔等方式把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拔到镇(街道)领导岗位,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专职工作者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拓宽社区专职工作者发展空间,针对业绩突出的社区工作者,适当增设表彰奖项,给以精神或物质奖励,加强关爱、留住人才,进一步树立典型,激发广大社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建立社区工作者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根据社区工作的岗位特点,分类形成关键因素、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服务水平、居民评价等要素构成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使用绩效评价结果,提高社区工作者整体业务水平和服务居民的积极性。

六是开展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提升工程。根据社区治理和服务需要,分层分类开展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通过上挂、轮岗等形式,组织优秀社区工作者赴先进地区学习交流,拓宽社区工作者视野,加大社区工作者的实践锻炼。规范社区工作者服务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制订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提升综合服务能力。鼓励高校和社区建立共建培养模式,通过合作办学、专业设置、定向委培等模式培养实操性、专业化社区工作者。多层次按需施教、实地带教,加快发展复合型社区工作人才,注重吸纳在社会工作、心理服务、老年照护、儿童教育、法律、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人才进入社区工作。

七是积极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扎实推进《浙江省村(社区)减负清单指引(2020版)》和民政部《“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落地落实。完善社区公共服务清单、规范社区公共服务项目,明确谁提供服务、提供哪些服务和为谁服务的问题。推进村(社区)减负增效“双百工程”活动,以规范挂牌、上墙制度、准入事项为主要监测内容,目前已完成全省100个村(社区)减负增效工作监测点的设立,将每月统计分析各监测点情况,发挥好监测点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全省村(社区)“三多”清理和“社区万能章”治理专项行动,从源头减轻社区负担,让社区工作者回归服务居民的本职,提高社区精细化服务水平。完善社区民情反馈机制,加强与各级各部门信息平台协调联动,实现预警上报、受理派发、协同处理、监督反馈、考核评价和分析研判全流程数字化社区管理闭环,以数字化转型减轻社区工作者压力,构建以减负增效、赋权扩能为导向的社区办公场景。

八是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城乡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我厅拟于2021年7月下发《关于进一步提高城乡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能力的通知》,引导社区健全疫情防控工作机制,细化分解村(居)民小组长、门栋楼院长、网格员责任,切实加强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完善社区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响应预案,健全包片联户、值班值守、巡逻走访工作机制,重点落实生活物资供应、慢性病药品配送、应急车辆调配等涉及群众基本生活服务项目的应急措施,确保发生疫情后第一时间有效处置。推动社区防控工作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在疾控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指导下重点加强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疾人、孕产妇等特殊困难群体,以及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和入境人员的信息摸排及健康监测,适时开展走访慰问和关心关爱。依托社区微信群、社区公众号、智慧社区客户端等社区信息平台,配合加强防控政策、防疫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协调加强社区设施设备配置和物资储备,切实保障口罩、体温计、环境消毒剂等防疫物资足额配备;协调做好城乡社区居民工作者、社区工作者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省民政厅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处方烨

联系电话:0571—87050297(传真)



浙江省民政厅

2020年7月5日